接下来,摘录一部分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内容:
搜索一系列的讨论、大量的材料和想法,是很有趣的。(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p.59)
只需要很少的注意力,你就能看到这些笔记之间的联系和全局。(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p.59)
如果你确实需要找一些具体的笔记,你可以翻阅索引。(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p.59)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平时看看自己记录的思想的笔记,是挺有意思的。同时,这些笔记还是可以被互相关联的。最后,如果那你确实要去找什么笔记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找得到,因为你还在笔记中创建了索引。
如果你想长期学习某样东西,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如果那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思考既要在自己的脑子里面进行,也要在纸上进行。 (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p.61)
也就是说,不要只是想,还要写,写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
作者还提到了【撰写论文的步骤】:
1 记闪念笔记 (fleeting notes):简言之就是随时随地冒出的想法的记录。
2 记文献笔记 (literature notes):读的内容的摘抄,同时要用自己的话去诠释。
3 记永久笔记 (permanent notes):阅读1-2的笔记内容,思考研究其价值和关联性,也就是整理、升华的过程。
3.1 要把相关联的永久笔记进行归档,放在相关的笔记前后。
3.2 为笔记添加关联性链接,以备需要时及时找到并且调用。
3.3 接下里就是自下而上的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不断对针对有洞见的那个分支想法,进行不断地发散。
3.4 一段时间后,会积攒到足够多的的想法,这个时候再去确定一个主题。
3.5 再去确定内在联系,建立大纲,如果发现缺失部分就积极思考,如果发现多余部分就舍去去掉。
4 最终将笔记变成初稿。不只是是说笔记的复制,更需要将其转化为连贯的内容,变为结论。
5 编辑、校对,最终完成。
之前在1 理解高效的工作流程中提到过,优秀的学生,如何学习。在后面,作者又对之前这种行为做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即:美诺的悖论。
事实上,你读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大可能包含你所寻找的全部信息,而又不包含你不需要的其他内容。否则,你肯定已经知道里面的那内容,也就没有理由去读它了。(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p.66)
所以,要更多的阅读了解新的内容,新的内容中的有价值的部分又会被记录,最后经过回顾与整理,变为一个主题,在成为一套结论。但是如果你不去多的了解,那也不会有新的想法,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了。
后面的章节,其中有个很好的例子,我觉得也值得记录。
墨水是因为重力的缘故通过流动的方式进行书写的,美国希望制造一只能够在太空书写的圆珠笔。通过多次试验以及耗费大量研发费用资金以后,终于通过压缩氮气将墨水推到纸上。同样的问题,俄罗斯人也出现了。不同的是,俄罗斯通过铅笔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这只是一个现代传说,但是却映射了一个核心理念:
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p.68)
接下来作者,又回到了工具的重要性,他提到:
好的工具并不是在我们已有的工具基础上增加功能和更多的选择,而是帮助我们减少对主要工作的干扰,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思考。(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p.70)
关于闪念笔记,作者建议最好将他们在一天之内快速处理掉,形成永久笔记。关于是使用纸质卡片,还是使用软件记录,作者的想法是:
反正电脑只能加快工作中先对较小的一部分,比如添加链接和编辑资料格式,并不能加快工作中的主要部分——思考、阅读和理解。 (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p.72)
因而,重要的是思考的部分,而不是记录的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文章中划线,画圈的价值不大,同时即便实在旁边做批注,但是没有整理的过程,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了价值。所以,作者又提到: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正如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长笛(根据你演奏的音符把手指按在孔上,然后从一端吹气),但没有人能只试一次,就根据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来判断乐器的好坏。 (绪论·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74)
也就是说,即便你学会了方法,也要注意多学多用,活学活用。
总结:
1 我后面思考了一下,什么样的软件比较适合,因为我个人用的是华为手机,华为手机的备忘录,其实是作为【闪念笔记】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2 关于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目前来看,还是需要类似现在这种摘记的形式,记录在例如【简书】、【印象笔记】这样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