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家邻居一提到“孝顺”,都艳羡我父母,说他们有个孝顺的儿子。
自打城里房子拆迁,我母亲在我哥家楼房里住的不如意闹着要回老家养老,我哥就放下工作,放下小家,跟着回老家专职贴身照顾他们。
我哥心细,可以算是无微不至,吃怕烫着,喝怕呛着,家里的护理用品那是一应俱全。
我哥会做饭,每天变差花样给老两口做吃的,就为了让他们能多吃几口,多增加一些营养。
主要我哥心善呐,看不得老人受苦,看到他拜把子兄弟的父母在儿女那受气,他扬言要拉回来自己养。
所以,“孝”的前提,是子女有一颗温暖柔软,看不得老人受苦的心。
②
光有这个前提还不行。
说句现实的话,要达到我哥这样全职贴身照顾,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儿女没本事。没有考去北上广深,没有出国,没有忙到996的工作,只是留在老家父母所在的城市混口饭吃。
我家老太太最后这几年其实挺后悔让我出去念大学的,她看对门邻居家的两个嫁在本镇上的女儿,隔三差五就回娘家,羡慕得很。
总是跟我说,你要是不出去上大学,也嫁在家里,你也能三五天就来看我。
2、老的得有钱。当老的的,你得有经济基础,有退休工资,且工资不低于一个全职护工的工资。拿小县城为例,老两口工资至少不能少于6千。
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因为啥,子女有出息有本事的,没有那个时间照顾,人家得忙工作忙事业。
父母没有存款和退休工资的,让子女不工作跟着伺候,没有了经济来源,子女自己小家庭的生活怎么办?
光有一颗孝心,不足以办成事儿,谁不想做个好孩子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所以一般情况要么家里请保姆照顾,要没子女给送到养老院,要么就是家里有一个人不上班全职照顾。
养老院能伺候成啥样,大家都懂。
可但凡子女有法子,都不会给送去养老院,谁不心疼自己的爹妈呢。
③
有时候我们也羡慕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司其职。遇到问题商量的人多,一些经济上的费用大家分摊一下,各自小家也能减少不少经济压力。
我们这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子女在大城市混的好的,基本常年不回来,但会给老家的兄弟姊妹丢点钱,意思是,我出钱,你们出力,孝顺爹妈这事儿就算扯平了。
等老人两脚一蹬,回来奔个丧。此生和父母的缘分,就算尽了。
我母亲走一周后,村西头一个老太太也走了,她儿子就是这样的。
按辈分我得叫哥,这个哥定居在南京,他母亲生病、住院、回家养着,这个哥一直不得空回。后来老太太快要断气了,这个哥请了3天假从南京回来,结果老太太也倔强,一直不肯撒手,第三天她儿子熬不住了,说我得回去上班,跟家里说等人咽气再通知他。
结果儿子下午刚走,老太太凌晨就咽气了。
你说他是不孝顺吗?不见得,上班的人都明白,公司的假,多是没有人性的。
好在他家里其他兄弟子妹这些年是得了实惠的,谁也不抱怨,这就是多子女家庭的好处。
④
有时候我们也不羡慕多子女家庭。因为人少,矛盾少。亲兄弟,明算帐。大家谈的明明白白,房子,存款,谁给父母养老送终,给谁。
父母就一个儿子,理应是他承担这一切,留下来的东西,按照老规矩,也都是儿子的。
并不是我思想封建,还传承那老一套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一是我人在外地,离得远,回来全职照顾父母不太现实,我有自己的小家庭。
二是我也问过自己,父母留的钱和房产,如果都给我,我愿不愿意搭上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去贴身伺候他们,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再说,父母也不是留了什么千儿八百万的,老大年纪比我大这么多,分走几十万,我也发不了财。有什么好争的呢,自己努把力,三两年功夫也就挣得了。
我呢,平时就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正常的尽孝,偶尔的回去替换一下老大,大家欢欢喜喜。
所以对于孝顺,我就不满足第一个条件,我没有生活在父母所在的城市。
⑤
和睦的家庭关系,父慈子孝,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凡事提前谈,不要怕面子里子的,含含糊糊不清不楚,最后只能落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
我们很多事情都提前谈的,比如房子怎么处理,父母的钱怎么办,父母百年葬在哪里,酒席大概会摆多少桌,要请哪些人...
有些问题,你早面对也要面对,晚面对还要面对,跑不掉的。
有个心理准备,思考过,后面真的事情来了,处理起来反而没那么棘手。
⑥
借着孝顺还得提一嘴生孩子的问题。
随着年纪渐长,老家催生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很开心。
前几天有亲戚又提到,就是你不生孩子你老了怎么办啊之类的。
我就用这两条去回应的,我说第一我没办法保证我孩子没本事,能留在我身边;第二大概我的退休工资也养活不了全职伺候我的子女。
亲戚若有所思想了好一会,然后没有然后了。
当然,不生孩子这个话题仅限于我个人,我并不主张不生孩子,只是我有一些个人议题没有解决,所以放弃生育。
如果大家非常喜欢孩子,并且享受养育过程,觉得可以借养育孩子重获新生,再养育一遍自己,那大家努努力,生个二胎、三胎来支持一下国家政策,也挺好。
人生不过三万来天儿,能活三万天儿都算高龄了,凡事自己开心就行,别勉强。
今天就唠叨这么多,咱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