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称之为一封信,一位陌生简友的来信。
夜班的原因,隔天才看到这篇文字,洋洋洒洒两千余字。放在以前我定然会诚惶诚恐,欣喜若狂,因为自己的文字终于影响到别人(这是我写作的初衷之一),但不知怎的,看完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以下文字是对自己近期内心的剖析:
在过去三四个月时间里,我看了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近来又重读《红楼梦》,数百万字灌入脑中后,胸口就如同压了一块巨石喘不过气。
显然现阶段我已进入并且今后将长期处于这种人生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唯一能突破这层壁障的办法,还是读书。
一种怅然若失恍如隔世的感觉便在心底萦绕开来,不禁让人感慨:书真TM不是好东西。
初入这种境界会让人对身边的一切报以悲观的看法,从而对以往一切看似美好的事物失去兴趣,没有什么再能激起内心的波澜,也就没有什么值得高兴了。
正所谓陋室空堂笏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到头都是春秋大梦一场。
尽管如此,面对这位陌生朋友真诚的喜欢和支持,我想还是有必要说点什么。
一、闻凉非朝气蓬勃
在简书的更文之路基本就是我的心路历程,如果我们能早点相遇,你会发现,我的文字之中其实不乏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这一点,更早认识我的晨阳花儿等人最清楚不过。
我能一路走到现在,也多亏她们不断地鼓励与开导,基于这一点,我一直对在简书上认识的这些朋友报以感激之情。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怎样一个人,一旦当你决定提笔写字,就必须克服自己内心所有的阴暗部分,消极情绪可以偶有流露,但绝不能成为写作的主体。
文字永远是用来一边告慰亡者,一边给生者勇气。文字应该让人看到的是希望,这与作者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无关。
二、我们都很平凡
如你所言,感觉自己以前浑浑噩噩,感觉自己的生活平淡且平凡,但实际上,我们目极之处的绝大多数人,哪一个不是过着平淡且平凡的生活。
以我为例,每天上下班,闲来无事出门散步,抑或打打球、跳跳绳,再不然就是躲在屋里读书码字,也是简单到不行。
可简单不代表无趣,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常的生活琐碎中找到闪光点,将这些微弱萤火一点点收集起来,它会变成照亮你生命的明灯。
至于如何寻找,这是你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三、关于日更
初到简书,我也有过一段日更经历,写到最后完全成了敷衍,然后便放弃了。后来我保留了那些劣文作为警醒。
日更好吗?很多人用日更来锻炼自己的毅力,殊不知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毅力和自律性,并且有很强的知识储备。
我身边有很多坚持日更的人,有的人今天已经把明天的文章写好了,文字有内容有思想;有的人咬着笔杆子半天不知道写什么,憋了半天凑出一篇流水账。
要是后者这样的话,日更就成了一种痛苦,对写作和表达的增益也不大。
建议可以边读边写,不知道写什么就去读书,这样会给自己带来能多写作灵感。
写在最后:
我们都不过是用文字编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然后将自己隐匿其间,向陌生人展示朦胧的喜怒哀乐。
我们不期望别人抽丝剥茧般去揭开层层面纱窥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只是享受这种含蓄式情感宣泄带来的快意。
这是文字特有的魅力。
而当有人愿意越过文字去欣赏你这个人和你的灵魂时,我们唯有感激!
以上,作为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