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保护我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防御方式,生气让我们感觉到有力量。然后生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我们似乎多了一个攻击对方的理由。这有点像我们年轻的时候跟别人打架,我们不会主动去跟别人打架,但是如果别人先动手,我一下子就把自己动手的理由合理化了,我就可以跟他打架了,就是这个意思。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把自己的情绪合理化。“你惹我生气了”,这是最简单的婴儿的模式。“我的一切痛苦都是来自妈妈”,这是婴儿的反应。
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自尊的概念。很多人理解的自尊心很强,其实不是真正的自尊。我们经常说的自尊心很强,是一说他什么他就马上暴怒,那不叫自尊心很强,那是极度自卑的状态。自尊心或者自尊的含义,就是我能够完整地接纳自己。
一说自我接纳,有人就说“我就这样”,他就不动了,他坚定地不改,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但这其实并不是自我接纳?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和“我就是这样”,是两个概念。因为你要知道,人是会成长的,这样的态度等于剥夺了自己的机会,否认了自己有成长的可能。而且人都是可以犯错的,我们确实有犯错的权利,但也有纠正错误的义务。我们常说,在人际关系中,你只有变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你不可能就像一个婴儿一样,一动不动,就等着别人来满足你,这不叫自我接纳,这是逼别人来接纳你。
如果想要实现相互成全的自我模式,就需要您刚说的三步。首先分清楚这是自己的事,那是别人的事,要有界限感。然后第二步是要能够自我接纳。自我接纳不意味着自己不变,而是允许自己犯错,但是承担改变的义务。
我们经常觉得讨好别人,就是要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感受,然后仰视别人。但是你要知道,你这样讨好别人是你的生存策略,并不意味着别人得到好处了。相反地,这对别人可能是一种压力,会给别人一种“你要对我好”的压力。这样的话,对方自己的意愿就没有了。这种关系的话,我们认为其实没有我和你的区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