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一边出着大汗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参鸡汤,你可能觉得这场面有点搞笑。
但事实上,三伏天吃参鸡汤这个习惯,是来自于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出自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
▼
百草之王,古人用药首选人参
中国人利用人参调养身体、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历史,人参的珍贵众所皆知,是中医补品之首,被称为百草之王。
早在4000多年前,历朝历代都赋予人参特殊的文化内涵:
在汉代,"下有人参上有紫气"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文化发达的唐、宋,人参被看作富贵象征,成为士大夫和文人互赠礼物的首选,甚至成为时尚饮品;
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起,人参更被认定从小儿咳嗽到妇女生产,包治百病的灵药。
众多医书记载: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健脾益胃、开心益智、添精神、定惊悸、除烦渴、通血脉、破坚积、消痰水,用来治疗虚劳内伤,发热自汗,多梦纷纭,呕秽反胃,虚咳喘促以及中暑中风等一切血症。”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参中各种成分具有药理作用,主要成分是可溶于水的人参皂甙,此外还有人参酸、挥发油、植物甾醇、糖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有刺激中枢神经、心脏和血管,促进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刺激内分泌等。
▼
三伏天,食补人参正当时
中医有以人参冬病夏治、三伏进补、大暑浸人参的传统特色。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运用补虚助阳和温里散寒的方法,将冬季易发病控制在蛰伏状态,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人参温补心脾肺肾,尤能补虚助阳,故特适用于冬病夏治。尤其是中医把在三伏时期通过服用人参等扶正固本,提高免疫的做法,称之为“伏补”或“三伏进补”。
至今,在漳州、台湾等地,还流传着专门在大暑那天专吃人参的习俗,而且保留着非常传统的吃法:把参片装入井水瓶中沉入老井浸泡24小时后于大暑当天吃。
人参虽然是大补之品,但人参在药材里属于平性的药物,并且在夏季机体的活动比较亢进,能量和营养物质都消耗比较快,适当的食用人参滋补效果很好,不易上火,还有非常多好处。
1. 抗御暑邪
大部分人的体质普遍呈气虚和阳虚,因为,夏天气温高使身体阳气外发,出汗多使身体伤津耗气, 以及空调冷气、缺乏运动、猛吃凉性食物攻伐脾胃——从而导致许多人的身体内部已经转变为“气虚”“阳虚”了。
对于那些身体虚弱,经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容易疲惫的亚健康人群,食用人参可起到增强体质,促进食欲,预防疾病等功效,正是抗御暑邪的佳品。
2. 治疗冬病
人参可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冬季慢性病效果甚佳,在冬天很容易患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的人适合在夏天吃参进补。
对于那些对高温缺乏适应能力的人,食用人参可以养阴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同时可为身体打好基础,预防冬季疾病。
3. 预防衰老
人参中含有多种抗衰老的成分,并且其抗衰老是全身性的,并且其药性具有沉淀延缓效果,不仅仅能延缓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改变,还能提高和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因此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尤其适合夏季抗衰老。
三伏天吃人参的习俗,除了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夏天越热越补”的传统之外,更主要是由于人体在夏天本身的需要。
▼
人参种类繁多,你吃对了吗?
市面上,冠以"参"之名的补品有很多,什么花旗参、高丽参、老山参。我们常说的人参,多指东北人参和高丽参。来自北美洲的"西洋参"或"花旗参",以及著名中药材"党参",只能算人参的近亲而已。
从补气的效果上来说,人参最佳,西洋参次之,然后到党参。
人参△
西洋参▽
从制程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白参,一种为红参。人参除去根的外皮及须后干燥的,叫白参;白参经过蒸晒加工的,叫红参。白参没有经过药法炮制,性味跟红参比起来较平和,具补气生津、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参△
红参▽
许多柏萃粉丝非常喜爱的参灵草酵素,采用的就是5年根的白参。
白参主要能生津、养阴而兼有清热的作用,一般临床上常用的人参以白参居多。因现代人体质多半较燥、容易口干舌燥,利用白参来调养身体,就能让身体产生津液、不会口干,达到抗疲劳的效用,且坚持周期性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