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 献策试剑:张仪VS苏秦

《大秦帝国》| 献策试剑:张仪VS苏秦

作者: 平原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16:52 被阅读0次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不仅才能出众,有宽人的雅量,还有能忍辱负重的胸襟。

张仪与苏秦都师从高人鬼谷子,同门师兄弟十三载,同为名士,却因性格不同,行事风格截然不同,献策试剑后的心情与收获也迥然不同。

1.张仪碰壁

张仪信心满满地去魏国王宫,求见魏惠王,欲献长策,换取功名。

然而,当他听到魏惠王,公子卬对他身穿黑色衣服不满,公子卬质问自己时,心高气傲的他尖锐反驳:

“……若以公之所言,秦人好食干肉,公则只能喝菜汤;秦人好兵战,公则只能斗鸡走狗;秦人好娶妻生子,公则只能做鳏夫绝后了;秦人尚黑衣,公也只能白衫孝服了?”

张仪持才傲物,只想着发泄自己的感受,丝毫没有顾及公子卬的颜面,而公子卬不仅身为魏国丞相,还是魏惠天的堂兄,他代表的是魏惠王的颜面。

张仪如此目中无人地令公子卬颜面扫地,不给他留一分体面,有道是打狗还要看主人。

他的言行自然招来魏惠王的不喜,故而有意羞辱于他。魏惠王向孟子笑说,如此机变之士,常伴身边,倒是快事也。

孟子自然闻言知雅意,跟着揶揄,他当得一个弄臣。

后来,孟子讽刺纵横策士以攫取高官盛名为能事,犹如妾妇取悦主人。张仪更是不能忍受,不懂收敛,竟将孟子比作娼妇处子,气得孟老夫子簌簌发抖欲语不能。结果,张仪长策未献,就被魏惠王恼怒轰出去。

仔细想来,张仪会试剑失败,原因有三:

其一,没有了解对方的好恶,没有注意细节。魏秦是宿仇,按常理,他去见魏惠王,应该是穿魏国服色,以示对魏王的尊愿及爱国。可他却偏偏以秦国服色入宫。

其二,张仪太过看高自己,看低他人。因此,受到质疑,便口无遮拦的以唇讥讽公子卬,让自己受辱。

其三,张仪胸襟有点小。面对孟子的嘲讽,没有表现出对老名士宽宥,而是更加刻薄地反唇相击。

综上三点,张仪试剑失败也就正常了。

2.苏秦大义,天子赐轺车

反观苏秦,想明白了父亲的话“祖国为根,理根为先”,他骑了一匹寻常白马,布衣束发,走马洛阳王城。

面对天子一副万事都明白都无动于衷的样子,他虽然觉得当真大煞风景,但是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定定神,又侃侃而道。

他并没有因为周天子的淡漠态度,而看轻,而是力劝天子振作,并献策献计。

最后,周天子叹息道:“……非不为,实不能为。人力能为,何待今日?子为周人,便是国士。找个大国去施展吧,周室王城已经是一座坟墓了,无论谁在这里,都得做活死人。”

苏秦默然,朝周天子扑地一拜,起身拱手告辞。

人都是相互的,相互尊重,相理互解。天子感他的拳拳爱国之心,特赐青铜轺车,望他为周人争光。

古语云:雷霆雨露皆王恩。

尽管驾车的两匹白马瘦骨嶙峋,轺车锈迹斑驳,苏秦坦然接受。

因而苏秦大义爱国,天子特赐轺车,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赞许。虽然祖国未采纳他的长策,但是他的爱国之心已传扬。

细分周天子赐苏秦轺车,原因可能是:

其一,苏秦心有祖国。苏秦、张仪乃策士之名士早已传开,苏秦游说诸侯首选式微的周朝,可见他不忘自己是周人,首先想到的是报效祖国。

其二,苏秦富而不骄。他虽生在有名的富裕之家,却仍旧布衣束发,骑得也是寻常白马,给人朴实亲近之好感。

其三,坦诚直言。苏秦进宫,见天子青天白日之下,在寝宫听乐看舞,肃然拱手:“苏秦敢问我王,醉死梦生,可是天子日月?”如果不是真心为周朝好,就不会这样问了。

其四,懂得尊重他人。苏秦与周天子交谈,得知天子的努力,无奈与国家的颓败,他没有看轻周天子,而是对天子予以理解与尊重,并以大礼拜别。

记得有人说过: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学会尊重他人。

周天子赐苏秦轺车并非礼物重,而是意义特殊,其原因我想更看重的是苏秦对周朝的爱国之心和对周天子的尊重吧。

3.

俗话说:

“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腹里能撑船。

一个人要想成事,一定要有过人的肚量。

虽然还没有看到张仪与苏秦的结局如何,但是我更偏爱苏秦些。

欢迎点赞、关注,一起品读历史,学前人之智慧,成就更好的自己。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可以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月卡返180贝,季卡250贝,年季500贝),还可以简信我进简书写作群。

注:我旗下会员续费,记得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 献策试剑:张仪VS苏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b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