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约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越发觉得自己内在的弱小和无助,想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分析帮助自己走出来。
如果说人的成长是不断地发掘真实的自己,去完善某些性格里的不足和缺陷,很遗憾,我活了三十多年,才恍然大悟。
我似乎像一个从来没有照过镜子的人,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一直还算乐观开朗,也不曾想过自己是否有个内在受伤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能轻松搞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不曾抓狂无助,展现给孩子的也是一个温柔爱笑的妈妈。
直到老二出生,身边无人能依靠,身体的劳累加上整天周旋于两个孩子之间应付鸡毛蒜皮,我才意识到,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原来,我会累会哭会难过,也自然会生气会发火会抓狂。
因为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我才开始思考让自己崩溃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责备爱人,我觉得是婚姻的错,是他的错,是我坚持要生二胎的错。
那段时间我像一头随时准备进攻的困兽,蜷缩在又冷又湿的角落,不允许别人靠近,也不会去靠近任何人。
我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病了,但我怎么会承认呢?
不是我不好,是身边的环境不好,是生活的际遇不好,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不好。
我把这些锅甩出去,就能心安理得地躺在那里自怨自艾,这似乎比做些什么要付出的成本小多了。
马未都说,现在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情太计较后果,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是不会做的。
其实我是想做些什么的,只是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都激起我的兴趣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试着重新捡起来写字这个爱好,类似碎碎念地开始记录一些什么。
某种意义上讲,是看书和写字让我感觉好多了。
那段又颓又丧的时光,我很清醒地想了很多问题,我觉得我才是所有一切的本源。
如果我对了,我的世界就对了,其他的都是瞎扯淡。
然后我就不再抱怨和强求了,生活之所以到了这般境地,是我曾无数次有意识无意识的选择造成的。
有时候生活的残酷就在于,非你本意,却落了个你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不过我想,你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到的那些人,能够停留在你生命里的,一定是经过时间和岁月沉淀的。
祝你好运,不失所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