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八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八

作者: hfqz王瑞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09:53 被阅读0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当前课程范式的转换、教学范式的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其潜力的发挥仍受到种种限制,因此这一课程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一种重新安排学习计划的方法和技术,它在人性性观、知识观、认识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假设,是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体现。但许多学校受功利的驱使,把综合实践活动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只追求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堆积成果。“课程统整最重要的精神,如师生一起设计、知识生产和使用、师生角色的改变、民主社区的形成等,反而被抛在脑后。”由于学校充斥着工具理性的氛围,由于教师缺乏对这些深层意义的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磕磕碰碰、难以走上正途,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其深刻的价值被扭曲的学校文化所吞噬。

    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作整体规划,认真评估社区参与、教师资源、地方资源、学生需求、学校规模、教育督导、硬件设备等因素,系统分析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思路,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校整体的改革举措紧密相连。只有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各项改革作整体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成为学校文化重建的契机,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文化的变革。

    (二)与学科课程裂,缺乏探究的深度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心理逻辑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学科课程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两者在性质上有所差别,但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课程形态。事实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统整各科目内容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科目学习的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倡导“深度探究”,但没有学科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背景是很难做到的。可是,许多学校一且离开传统学科的据点,便告别了固有的知识储备,踏上“天花乱坠”的务虚之路。活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表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却缺乏对知识的统整和综合运用。学生没有机会对具体的现场经验和抽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学习何以发生?探究成为浮泛和缺乏深度的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因此衰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习科目不是各负其责的关系,对待两者要作整体关注,不能将其简单对立。割裂两者,很容易造成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表浅化。我们唯有将传统学科的据点垒得更结实,活动的开展才会更扎实,更富有深度。

    (三)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实际的调查以及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开展活动,但活动本身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关注的是活动背后的实质,关注学生通过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关注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许多学校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仅限于寻求“是什么”的“纯事实”研究,不考虑活动“应该怎样”开展,放弃了对课程的价值关照。纯事实的研究一方面将学生引入发现科普知识的误区,使活动蜕变为在喧闹背后“找寻已有答案”的单调行为。学生所获得的东西,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间接经验,都远离他们的生活与心灵。另方面,纯事实的研究还抛弃了活动探究中的伦理原则,为探索事实与规律,不惜把探究对象作为被动性的对象世界,任由自己掌控、役使和享用。如为获得对动物的感性知识不惜对其“开膛剖肚”、“剥皮抽筋”。当人把世界对象化时,就破坏了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探究事实和规律,更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一方面,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应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另一方面,在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上应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面并处理这些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德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fe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