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说: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这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总是增加。把这个定律放大到整个宇宙来看,意思是说,宇宙的秩序总是在减少,混乱总是在增加。一直到最后,所有的星星都会熄灭(回到微粒子状态),所有的秩序都会变成混乱,整个宇宙一片混沌,这就是所谓“热寂”。
组织向左,思想向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定律,而且也貌似和我们的现实世界不符。难道我们伟大的人类,进化出了最精妙的身体机器,缔造了璀璨的文明与科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抓鳖,纵横宇宙,无所不能,最后的结果是归于一片尘埃,回到原点?我们拥有华丽的宗教,强大国家机器,庞大且精密运作的公司,这不是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有序(熵减)?
首先,你不用过多怀疑热力学第二定律,自从被提出之日起,尽管有无数科学家,哲学家试图推倒它哪怕是找到它的漏洞,结果是无果。即使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科学的奠基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被推翻了(新的理论是时空弯曲场),作为最稳定的自然定律之一,它依然桀骜不驯的屹立在那里,冷冷的看着我们用一个又一个实验和理论来证明它的坚不可摧!至于貌似与现实世界的违背这件事,薛定谔1944年在《生命是什么》这本书里就说明白了:生命的确减少了自己的熵,但是它这么做的时候一直在加剧增加周围环境的熵。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用周围熵值增加的方式让我们自身变得有序,熵值减少。比如说,我们坐在一个环境幽雅的西餐厅享受一块牛排,貌似高雅有序。但是为了这块牛排,我们杀掉了一头牛,让一个有序的生命变成一堆无序的肉,扔掉大部分后,接着为了烹制这块牛排,我们得用电,而整个发电的过程我们得挖煤,烧煤,发电,输送电,转换电能为热能,效率之低下让古人嘲笑!所以人类文明的有序进程(熵减)是建立在让环境无序(熵增)的基础上的,且不等值,也就是环境无序带来的熵增远大于我们有序带来的熵减。整个过程不可逆,且是加速度。想到这里,真是为环保者的无助感到悲哀啊。
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两大基石,思想和组织。思想指导组织,组织反过来影响思想,相互促进。时至当下,互联网叫我们带入信息时代,这两大基石似乎出现了两个有趣的趋势,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但是毫不矛盾,且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先来看思想。互联网和其衍生工具(微信,脸书,微博,推特等)让我们以从来未有的便捷随意的释放我们的观点(想想我们的祖先们为了传播他们一点点思想和文化,刻在龟壳上,竹简上,何其不易啊);也让我们的大脑每天接受着从未有过的冲击。据统计,一张纽约时报的信息量是17世纪一个英国农民一生的阅读量。各种思想,体系,类宗教以各种方式(文字,视频,音乐等)纷涌而至,他们时而娓娓动听,时而发人深省,时而直击心灵,时而醍醐灌顶…总之,就像有个广告语:总有一款适合你!
组织向左,思想向右在这个思想肆虐横行的时代,不管你有多独立的思维,都很难不受其影响。统一普世的价值观正在消失,一个混沌纪正在到来。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宗教会变成万人教甚至千人教(宗教信仰者请勿拍砖)。正如罗胖所说,未来你拥有1000个粉丝(思想追随者)就可以很好的活着。
这就是我想说的思想向右:人类的思想变得百花齐放,大规模的普世价值观逐步减少甚至消亡,人类思想正在进入一个无序时代。这种思想的无序推动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而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让任何多样性的需求正在变的可能,然后人类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环境进行掠夺,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地球的熵值。马斯克的Space X有个伟大的愿景,就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将人类移民火星。你看,我们已经不满足仅仅增加地球的熵值,目标已经锁定火星!
再来说说组织。人类最早的组织是为了对抗恐惧。为了在残酷的自然界里生存下来,人类不得不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界的威胁,最大程度上增大这个物种繁衍的可能性。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进化之后(弗雷德里克在《重塑组织》一书中有精彩的描述),人类组织的目的越来越向着如何提高合作效率迈进。在牛顿式(机械式)组织架构统领江湖几百年之后,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变得成可能,小米公司的扁平式组织架构显示了它在效率提升上巨大的威力。这种组织机构消除了不同层级带来的沟通壁垒和障碍,让组织内的个体行为和组织目的能做到很好的契合。众所周知,互联网支持一家独大,我的粗陋理解是:如果进行有效的分工,由一个平台来进行资源分配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浪费和提高效率(比如,如果一个人有三个大脑来指挥我们一个身体,可能机体效率会大大下降)。尽管,这个独大的一家需要极其残酷的竞争才会出现,比如前些时间mobike、ofo之间的竞争,滴滴、快滴之间的竞争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BAT的在中国三分天下,FACEBOOK, GOOLE的一统江湖的确验证了这一点。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我们的出行便利性,但是也让凤凰,永久等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沦为代工厂。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工作了17年的老兵,近来有件细思恐极的事情一直困扰着我。近年来,汽车工业最前沿的热词就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基于这两种技术,共享汽车的出现已经是板上钉钉,只是时间问题。有数据统计,如果以全球的车辆数X每车的座位作为总资产,这个资产的全球使用效率只有不到5%。如果出现一个mobike这样的共享汽车平台,假设这个平台把目前的使用效率提高到50%,那么全球会有多少车辆需求的降低呢?同时又会伴随多少汽车品牌的消亡(沦为代工厂)?届时,又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汽车人失业?
这就是我想说的组织向左。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将最大程度上的相关联资源整个到一起,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优化出最佳算法,将资源做最有效的组织,发挥出最大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组织会越来越庞大,基于一个最优算法的管理模式将会使这个平台把触角伸向多维边界,进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已经消灭了千千万万家实体店的阿里巴巴刚刚宣布成立达摩院,能否成功,我不知道,但是这种基于先发优势带来的边际延伸已然是一个趋势。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公司数量将会越来越少,最终全球会被几家巨无霸公司统治。你或许会担心政治边界干扰和庞大组织带来的官僚主义,但是我前面所说的思想向右会解决政治边界,人工智能会解决人为带来的官僚主义。超级公司的出现貌似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实则不然。人类生产的组织形式或许变得前所未有的有序(熵减),但是超级公司届时一定不会止步于地球,他们将会在更大的宇宙空间里制造更多的混乱,增加这个宇宙的熵值。超级公司的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好说,《生化危机》里的保护伞公司就是这样的超级公司,结果是一次实验室事故毁灭了人类文明。
组织向左,思想向右《奇点来临》,《未来简史》等书都在预测人类科技即将突破奇点,人类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也前途未卜的时代。是好?是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未来扑面而来,人类别无选择。
组织向左,思想向右组织向左,思想向右。
2017/10/13, 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