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子的造句
昨天中午课间正在休息,儿子的班主任赵老师笑着递过来我儿子的作业本,让我看儿子造的句子。我一看,也乐了。情不自禁和赵老 师一起把句子大声读了出来:不必说河里的小鱼虾,也不必说老母鸡下的鸡蛋,单就奶奶做的酸汤面,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当时,在办公室里的老师都笑了,并因此引起了热议。有的说儿子造句的关键词不在一个频道的,小鱼虾、鸡蛋、酸汤面,三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有的说儿子的造句成立,这三样东西都能吃,但搭配在一起总令人感到疙疙瘩瘩的,不舒服。
晚饭时,我和儿子说起他的这一造句,儿子说他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其中的道理,他还真的没多想。同时,他向我提出了反问:"妈妈,怎么样写,这个句子造的就能在一个频道上呢?"
这一问,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我搜肠刮肚的想给儿子一个合理的范例,我说:"例如,不必说长武酥肉店里的酥肉,也不必说良友饭店里的大盘鸡,单就奶奶做的酸汤面,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但总觉得自己造的句子也似乎很牵强。于是又说:"例如,不必说金马刀削面,也不必说双峪牛肉面,单就奶奶做的酸汤面,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这时,儿子说:"啊,原来是所说的东西,都应该是同一范围里面的。但是,我记得课文中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也不比说在这里低吟,轻切的叫天子……这些,有动有静,有景有物,怎么就在一个频道了呢?"
我无语,但我感到深深的不安,我不知道是自己绑架了儿子率真的思维,误导了他的判断?还是给他纠正了错误,理顺了他的思路?让他的思路今后不再任意驰骋,我觉得是否有点残忍。如果,从今往后,他因了我的这次不专业的纠正而不敢大胆绽放思维的火花,那我宁愿他的这个句子保持原样?
以我的语文积淀,我深感困惑。
下午没课,躺在床上的我转辗反侧,心中浮现的是儿子认真思索,奋笔疾书的憨态;老师们善意的笑声(我知道他们的笑声里不含恶意)。我爬起来来到办公室,找到语文老师的一本语文书,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仔细地读。课文第二段就是有关儿子造句的段落: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歌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轻切的叫天子……正在费力地反复诵读之际,几位语文老师下课回来了。他们仔细地帮我分析:作者文中提到的这诸种事物,无论是对静态描写,还是对动态描写,其前提都是在百草园这个场所范围之内,都是让"我"能寻到乐趣,带给"我"惊喜与快乐体验的事物与场所。所以前提一致,也就是老师们说的"在一个频道之内"。我恍然大悟,儿子的小鱼虾,鸡蛋和酸汤面,真的不是同一环境和场景下出现的事物,难怪老师们听到时乐了。
今天午休,我就以自己从众老师的热心辅导中学到的,对此造句的最好理解与儿子进行了交流,儿子终于听明白了他的句子缺陷所在。告诉我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由此,我深解:做为教师的我们,不仅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学习、积累全面的通识知识,以具备辅导、陪伴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能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做到不负学生,更不负孩子!
2017.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