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动物世界会发现,动物界的生存法则是:肉弱强食,适者生存。
弱小的羚羊就会被凶猛的狮子吃掉。独行的猛兽也会被群狼围攻而食。
人看到了动物的生存法则,人类自知没有猛兽那样锋利爪子和牙齿,但是可以拥有狼一样的野性、残暴、贪婪、暴虐的特质,从而演变出了狼性文化。
基于这样的认知,人会变得越来越贪婪。
马太效应很好地反映出了人特征,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拥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最终结果是:弱者越弱,强者愈强。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补不足以奉有余。
意思是: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多余的。
每人都有欲望,而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永远不知满足。
人总是没有的时候希望得到,得到后又想得到更多,一山望着一山高,没有止境。
人在行为和意愿上会体现出来,肉弱强食,适者生存的意识逻辑。
这是人性,但是,也是不对的。
因为人如果这样的话,与兽有什么区别?也无法体现出人类的文明和智慧。
所以,天道是强者保护弱者,甚至是抑强扶弱。
《学经》说:
蚁兽之理者,优存劣亡,弱肉强食;然人世者,老不与幼争,父不夺子食,护其弱小,不为取财而谋命,此为人道之德。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人遵循肉弱强食的逻辑,会导致弱者越弱,强者越强,慢慢的弱者越来越少,强者内部也开始内卷,导致相对较强的越来越少,而相对较弱没有了生存空间会逐批灭亡。
那么,最后结果只有一个,毁灭。
这就像削船载木,终将船毁木散。
应该怎么做?
应该做到两点:
1.公平正义。2.择优护弱。
一、公平正义
人道之基,在于公而平之,在正义之序,公平不有,正义无序,虽可美其名,亦可乐其成,然其果皆为灾。譬如林有猛兽,火烧从林,虽兽死,然万木不长,万物焦焉。
如果没有公平正义,既得利益者会名利双收。这会有什么结果呢?
历史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弱者想要生存,想要公平正义,就会发生战争,而最终结果是强弱的两败俱伤,任何人无法独善其身。
二、择优护弱
人道之盛,在择其优而护其弱,赏其贤而扶其庸。使人安其食,乐其俗,朴而居,实其行。故虽有名,却心不为乱,虽有利,却心知所止,万物相和,是有美德。
人道的兴盛在于推举优秀的人,带领帮助弱小的人,奖赏贤良的人,帮扶平庸的人。
在这样一种价值理念中,每个人都不会恐惧、不安,不会害怕强者剥削自己,不会害怕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因为强者会帮助弱者。强者也不会处处提防弱者奋起反抗,把自己拉下“神坛”,因为弱者会心甘情愿推举自己,自己的价值会在一个安稳的氛围中得到实现。
那么,每个人都会活得很真实,内心非常充足,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态度。
就算有名利的诱惑,也会不为所动,因为大家都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道德经》说: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是老子理想中的模样。人人都能互帮有爱,安居乐业。
仔细想想确是如此,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