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读《故事思维 影响他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到19页)
事实无法形成的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众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
讲故事是获取信任的捷径。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可以激发你的听众——同事、领导、下属、家庭或一群陌生人——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继而相信你的话,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接下来你无需再做多大努力,人们每次和别人回忆、复述你的故事,都是在扩大你的影响力。
有一种更为有效地提升影响力的方法,任何有经验的人都可以使用——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有六种类型的故事,能有效地提升你的影响力:
“我是谁”的故事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愿景”的故事
“教学”的故事
“行动价值”的故事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宣称“我是一个好人(聪明、思想道德品质优秀、出身名门、见多识广、悟性高、成功——任何他们相信的品质)”,这更可能引起怀疑而不是信任,人们想要自己做决定。在通常情况下,你没有时间基于个人经历创造信任,你最好的做法是模拟一个你值得信任的经验并且告诉他们你的故事。
听到你的故事,是给人们机会,让人们亲眼看到你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仅听听而已。用一个故事帮他们做决定,这是获得真正影响力的秘诀之一。
人们认为,任何试图影响他人的人都想从中获利,这是人之常情。大多数人潜意识下断定,你的获利就意味着他们的损失,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总是本能地对外界树立屏障,用怀疑来保护自己。
我们对理性的大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忽略了感性的大脑。感性的大脑对于被忽视非常敏感。感性的大脑更需要重视,防患于未然,虽然毫无根据,但是他更能影响人们的结论。
如果你证明了你是谁,而不是告诉我你是谁,那么这更可信。一个故事可以让你证明你是谁。
我曾经看到过很多领导用故事来描述自己的不足,心理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自我剖析。这个理论的原理之一是,如果我足够信任你,愿意向你袒露我的缺点,那么你也应该相信我,向我说明你的不足。倘若一个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批判自己,那么我们就会觉得,不仅是他的话可以相信,他的其他方面也值得信任。
真正的力量并非来源于完美,而是来自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摘自1-19页)
故事的魔力,我有所领教。
在小学课堂上,我经常结合所学虚构故事,好多时候主角就是班内某同学,大家听得兴致盎然,开怀大笑是不断的。
于是,课堂有了魔力。
不过,对于“故事思维”我还是知识储备不足,正好借这本书扩充一下。
吐槽:本书翻译不够流畅,文字拖沓不简练。
二、当文盲开始谈文化,这不仅是一个笑话,更是一个悲剧。
有上级部门来检查,指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文化和特色。听到的人心里一阵好笑,忽然想起那句话: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怕文盲当领导,就怕文盲谈文化。一群没文化的人趾高气昂地对着一群文化人说,你们真没文化,必须整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真没比这群领导更会幽默的人了。
我知道他们心中的文化是什么样子,教学楼上竖起谁都不相信的七八个大字,楼前悬着着各种与时俱进的标语,楼道里或者教室的墙上张贴着千篇一律的名人画像或名言警句,领导口中演绎着一套毫无逻辑可言的治校方针……这样的文化,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可以在一夜之间炮制出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系统,当然,还包括校报和公众号(现在一读到这种自己曾写到呕吐的官僚体文字就反胃),这些喉舌上的文字,完全可以不经大脑批量生产。
这是文化么?当然,它只能用文化来做修饰词,即文化垃圾。(南明张建文)
他们眼中的文化,就是跟风迎潮,就是粉饰涂抹。
现在好多学校,专门请人搞校园文化创意设计,真是奇葩。
文化不是活出来,自然彰显的吗?怎能是口是心非的面子工程?
文化是什么?是一群怀着共同理想的人,通过不断的共读、讨论和实践形成的一套话语体系,对尺码相同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不可抵制的诱惑。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个演讲可以消除一个人所有的小计较,一个词语可以照亮一群人的生命,这种话语体系是没有被腐蚀的,能够传达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语言就是存在本身。这是一种部落文化系统。(南明张建文)
这才是正解。
当今时代,衣着光鲜,人五人六,但满脑袋文化垃圾的不在少数。不是诋毁谁,不是大放厥词,而是文化生态中低俗化、包装盛行,典雅的东西真的不多啊。
浮皮潦草的“文化人”太多了。
三、越来越不抱怨任何人任何事,越来越能泰然接受一切变故,也越来越能以一颗悲悯心看待来来往往的人群。
人生如戏,众人在其中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患得患失,或悲或喜,甚至还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好玩得很。
如果说这么多年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越来越深地对人性的看透,有时,真得一目了然。
但我真得仍然愿意单纯地对待这个世界,纵使被一次次误解,甚至恶意揣测,也不愿改变。(南明严盈侠)
冷眼旁观,看世上纷扰,看假面舞会上演正酣。
海边捡石子的人,对影成双,孜孜不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