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还是陪伴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者是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
1
网路上,经常疯传这样的事儿,某年轻妈妈因孩子学习、写作业等教育问题气到住院。看看现在的家庭教育,与我们70后,80后,90后已大不相同。
明显的区别在于,以前的父母管教孩子基本靠打,现在呢?父母更希望理性的与孩子沟通,但往往收效甚微。
这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孩子不够优秀?还是孩子很叛逆?抑或是不爱学习?
今年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到:“科学的教育观,是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简单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身教言传,给孩子树立榜样。
2
部长的话虽不长,却直白的说清楚了家庭教育的关键。父母若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正如,很多父母都深知的一点,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这不仅仅来自于长相,更多的是对父母点滴言行、动作的模仿和重复。
比如,我们以前就不爱笑,每次给儿子照相的时候,发现他总是板着个脸。后来,无论平日生活,还是闲暇时光,我们都试着多微笑,孩子也慢慢感知到了这一点,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多了起来。
3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父母的期许,大都希望孩子自信、快乐、健康、有爱心、有责任感、勇敢……等等。
然而,在家庭教育的领域,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我们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这也好,那也好!可自家孩子不会因为我们不够有钱,不够有权,不够漂亮等等抱怨我们,无条件地接受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苛求他们十全十美?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真正的爱,是不应该附加任何条件的。
要求孩子做到,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时刻反观、反省自身,只有自己先做到,对他人才有说服力。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
4
1.身教言传,先做孩子的榜样。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学校教育,而是父母和家庭。
要做孩子的榜样,就先从为孩子建立积极影响做起,保持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等等。相信榜样的力量,对孩子而言,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