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作者: 爱思考的benyouyou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0:32 被阅读20次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当大江南北,一起进入寒冬的时候,全国的高考报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扩招问题

方毅和教育部的几位部长,带着一把成绩,兴冲冲地向邓小平报告,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

但是,邓小平听了他们的汇报后,竟然要求,录取率加码。

目前,高考报名人数,一共有570万,计划录取25万人,录取率为4%,但是,邓小平不满意,他要再多招俩万人。

但是,要多招人,那就意味着,各方面的设施,都要跟上去,这显然是个难题。

但是,面对困难,还是要迎刃而上,最近几个月来,曾经认为不可思议的事,在大家的努力下,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也一样,快马加鞭地干起来吧。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试卷问题

据测算,全国马上需要570万份高考试卷,但是试卷用纸却无法落实,诺大一个国家,竟然缺少高考试纸。

原来,北京试卷纸不够用,因为库存用纸,是准备用来印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这关系到“政治生命”,没有人敢用这些纸。

邓小平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没有说话,只是想接上第二根烟,但他手拿火柴,却没有点火。

然后,他一字一顿地说,先用这些纸印高考卷,后面再印第五卷,科举大如天,出了问题,我负责。

这句话包含了多少责任,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旦有问题,那可是大罪啊!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高考大如天

这一天,邓小平一直沉默着,他连夜把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叫到家里,想听听关于第一天全国高考的情况。

考生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考生,没有到场参加考试;有的则以为和以前一样,可以翻书;有的没有带准考证;有的不理解,装订线的意思,直接把名字写在了装订线上……

听完了这些话,邓小平的脸上显得非常沉郁,他目光直视刘西尧说,我们准备工作不充分啊,有疏漏啊!

他关心和心疼那些学生,他们参加高考不容易,却又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人揪心啊。

他让刘西尧以教育部的名义,给各省发电报,把第一天出现的问题,加以通报,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高考的顺利进行。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邓小平连夜听了汇报,第二天的情况,较第一天,确实好了不少。

邓小平觉得,这次高考需要好好地总结一下,下一步的招生方案,也需要认真研究。

今天,教育部的几个部长,又来到邓小平家里开会。

首先,北京高考数学题过于简单,不利于选拔人才,当邓小平拿出这份试卷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他提出,能不能进行补救。

其次,扩大招生问题。

中国的文化断层已经很久了,必须加快速度弥补,这一次,必须扩大招生名额,才能补得上空缺,邓小平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最后,是阅卷工作。

就是高考后的阅卷和录取工作,这也是整个招生工作中任务量最大、最艰巨的一项工作。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邓小平提出,要尽快召开全国高校录取工作会议,研究新一届大学生的录取问题。

他尤其关心66、67届学生,他们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又都拖儿带女,还未曾放弃自己的理想,愿意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和社会,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他表示,一定要招收这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学生,如果放弃他们,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准备录取工作

1977年的严冬,教育部犹如一座嗡嗡作响的大蜂巢,各个司局的工作有序展开,他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走路都采用跑步的姿势。

今年是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录取工作,对全国各高校和高级教育机关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实现省一级统一阅卷,只能下放到地市一级组织阅卷,但下放,就容易产生漏洞。

教育部规定,阅卷工作必须封闭进行,隔离批阅,以免产生问题。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重大问题协商解决

对于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刘西尧都及时与方毅副总理,或邓小平直接沟通或请示。

比如,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是否要特殊照顾的问题,解放军考生,特殊照顾的问题等等。

在此期间,刘西尧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和几个副手,在工作中的干劲越来越大。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1977年的高考工作和招生工作,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标志,这是中华民族之幸,也是教育部的荣耀。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进行录取工作

自从高考招生工作开始以来,邓小平每隔几天,就要召集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听取高考录取情况。

他认为,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提高警惕,以免失误。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各省市的阅卷工作已先后结束,录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发放了录取通知书,其中的具体事项已经落实到位。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有特殊情况考生的录取工作:有的作文文笔很好,但是涉及到阶级立场、世界观、历史观的问题,尤其一些考生对于“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为纲”,以及“两个凡事”的提法执有异议。

而这些考生的作文,大多暂时按零分处理,并挂在各省的招生办,并且悬而未决。

当刘西尧把这些情况,反映给邓小平时,引起了他的沉思,这些年,国家发生了各种政治运动,经历了生活磨难的考生,拥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勇于表达出来,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这些观点,无论正确与否,恰当与否,都不应该吹毛求疵,邓小平认为,这些娃娃们,还是蛮可爱的,他们在写作时,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中国的人才啊!

他们是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头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那些有争议的试卷,要上报到教育部,好的作文要登报,在广播上宣传,总之,不能埋没人才。

刘西尧也替那些孩子们,捏着一把汗,当他听到邓小平的指示时,不禁感受到了他与众不同的领导魄力。

他敢于承担,敢于做出表率,这样的领导,一定会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

对于人才,他是多么珍惜啊,这些后起之秀,将来一定是中国的栋梁。

邓小平又说,总的说来,今年的高考工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时间急促,还有改进的可能。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明年高考,必须全国统一出题,省里统一阅卷,允许考生核查分数,要总结经验,抓紧做好1978年的高考筹备工作。

刘西尧倒抽了一口冷气,两次高考,时间相差半年,这可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邓小平看到他惊愕的表情,知道他在担忧时间紧迫的问题,他安慰刘西尧,特殊时期,特殊国情,要采用特殊方法,俩届学生,可以一起上课。

这可是我们十年的精英啊,30年后,他们可是要挑大梁的。

工作一定要细致,不能愧对历史,我们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啊!

刘西尧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是啊,如果没有他们认真地工作,如何能选拔出这些人才,再培养成栋梁,把他们送上战场,成为有用的人才。

国家也需要前仆后继,一代代地培养人才,这样,国家才能保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啊!

相关文章

  • 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当大江南北,一起进入寒冬的时候,全国的高考报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扩招问题 方毅和教育部的几位部长,带着一把成绩...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对于改革前的岁月,我显然是道听途说的,母亲生于60年代末,常常会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拿出她所经历的“峥嵘岁月”滔滔...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连续剧刚上映的时候,我特别的喜欢。或许对于我们90后而言,很少有人会向我这样关注这种...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看了这个电视剧,非常的高兴。 小平后半生,解决国家问题,一件接一件的解决,都是大事,很厉害。 每次都解决了很多社会...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本周观看的是:37~42集 历史背景: 安徽小岗村的农民采取了大包干的形式,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上交了爱国粮,更...

  • 别瞎想,始终记住自己要做什么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二十六集,讲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访问美国。美国石油大亨之一...

  • 酒店市场营销作业

    请大家欣赏历史转折关头的邓小平42,谈谈宏观政策与政治因素对于酒店营销的影响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可以算是我真正...

  • 践行100天营销学习计划——第三十六天

    【芳芳营销学习心得】——Day36? 关键词:折中之选 1️⃣ 什么是折中之选 折中之选是指:当消费者面临同类产品...

  •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党,政,军,俱是忧国忧民心; 官,仕,兵,全为守疆守土魂。 韶山霞光泽东方,朱周叶陈辅中华。 历史转折邓平定,锦绣...

  •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现在一直在玩手机,可是没有什么好剧。有一次不经意间发现了一部好剧,那就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从开头到结尾,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拘一格选人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l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