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孔颜乐道:中国人的幸福心理学》一书出版已经两年了,周围的一些读者反馈说,看不太懂。笔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把传统的心性修养方法与现代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给读者提供一些实践的参考。但可能写理论太多,实践讲太少,所以大家会觉得根本用不上。恰巧笔者所在医院根据要求开展心理服务,所以便考虑以沙龙的方式进行实践,以检验这本书的实用效果。
现在,我把录音稿整理出来,逐期在简书上发布,也希望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因为是做心理沙龙,所以更侧重练习,讲解部分就比较简单,如果想深入了解,欢迎阅读拙著《孔颜乐道:中国人的幸福心理学》。以上是广告,下面是正题:
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公益沙龙活动,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个连续的心理沙龙,是因为前期我们做了几次沙龙,感觉每次分享一个技术或方法,虽然对大家可能有一些帮助,但长期来看,效果是不明显的。心理学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各种的流派和取向,无论是按照哪一个流派取向去深入练习,都会有非常好的作用。但这次沙龙最终还是决定用这本《孔颜乐道:中国人的幸福心理学》作为我们沙龙的大纲。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为书是我自己写的,内容比较熟悉,比较节省精力。二是这本书实际上是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构想,考虑到了心理各个层面问题,做为一个练习书来说,对心理的提升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三是这本书的写作是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切入点,也比较适合我们参与沙龙人群的实际需求。
另外,这个沙龙也借鉴了“哈佛大学幸福课”的做法。“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将现代心理学当中,很多被证明有效果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学方法揉在一起,帮助参与者来提升幸福感的。我感觉当中很多的内容,和我们传统的心性修养方法是可以一一对应的。只是我们没有像西方心理学家做的那么细致,把所步骤分解的那么清晰。另外,任何一个心理学取向走到最后,都是跟其本民族的文化哲学是联系在一起的,西方心理学有些方法,似乎并不适合我们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趣味。因此,这个沙龙的基本构想是,将心理学一些非常好的方法,与中国传统心性修养的方法结合,然后纳入传统心学的这个大系统当中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自我提升的方案。
关于沙龙设置,我们简单地谈到这里,第一期我们首先要从静坐开始。
为什么要从静坐开始呢?因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心性修养的方法当中,静坐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提到静坐,我们首先会想到佛家和道家的打坐,佛家讲“戒定慧”三学,这个“定”就是禅定,打坐是修定很重要的方法,由定而生慧。道家讲清净无为,也要从静坐开始。说到儒学,我们可能会觉得跟打坐隔的比较远,但实际上在儒学当中,静坐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儒学当中一些很有名的典故,比如说“程门立雪”、“龙场悟道”等等,都是和静坐有关的。
从早期的儒学历史来看,对静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从宋代以后,特别是由于北宋五子的提倡,静坐很快成做学问的重要法门了,到了阳明心学,对静坐尤为重视。在近代静坐变得衰微,没有太多的人去宣讲。但这个传统实际并没有断绝。我举几个例子可能大家都是如雷贯耳。比如说梁启超,他本人就习静坐,他也劝他的子侄们练习。再比如说郭沫若,因为在日本留学神经衰弱,失眠,通过练习静坐大受裨益。还有钱穆,静坐功夫也是非常的深入,提倡年轻要练习等等。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练习的少,国外的人练习的反而多,比如乔布斯、稻盛和夫等等这些人,都很推崇静坐冥想。
现在有个现象,一些传统的经典文献,我们来看也会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又觉得用不上。比如说:要清净、要制怒、要知足、要放得下、要退一步等等,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克制自己不生气,无法克制自己不焦虑,很多事我们放不下,有些坎我们就是过不去。
王阳明曾经说:“初学者心猿意马,拴缚不定,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意思是说,初次到王阳明这里来求学的人,王阳明会先让他学习静坐。为什么?因为没静坐之前,人心静不下来,书中的道理再好也看不进去的,情绪不稳定,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静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引入方法。
在现在心理治疗中,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来访者,也是先得想办法稳定情绪,才能开展治疗。所以,我们的沙龙也是要从静坐开始。以后每一期的沙龙,开始的10分钟和结束的10分钟,我们都要静坐。慢慢的大家习惯了,我们就加到15分钟。也就是这个沙龙,有半个小时的静坐时间,其他的时间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练习。朱熹说要“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我们沙龙也是,一半时间静坐,一半时间学习。
通常坐10分钟对每个人来说压力都不大,坐到15分钟呢,初学者可能就会有一些不舒适的感觉会反应上来,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回家以后呢也要自己坚持去练习,不要强求时间,可以就做10分钟。也可以多做几次,比如早中晚各一次,一次10分钟。宁可少而精,不要贪多贪快。现在的科学研究,如果每天都坚持练习冥想,坚持八个周,就可以带来脑灰质的一些变化。所以静坐这个练习,不用太多时间,贵在坚持。
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静坐练习。(练习与分享)
刚才我向大家主要介绍了静坐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呢,我需要跟大家再讲一下,静坐冥想为什么在西方开始流行?
对于西方人来说,早期尝试静坐冥想是一种反传统反权威的行动,通过练习其他宗教的方法,来表达对基督教传统的反叛。只是在后来的实践当中,他们发现静坐冥想确实对身心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就对冥想进行了实证研究。冥想的方法实际有很多,目前来讲,在科学研究当中,比较推崇正念。正念也是目前正式纳入我国临床诊疗规范的一个心理治疗方法。基于正念也开发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疗法,比如针对抑郁症的MBCT,针对焦虑症的ACT,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DBT等等。因此在我们这个练习当中,静坐方法主要是以正念为取向。
传统儒学有关静坐的相关文献实际上非常少,因为对于儒学来讲,静坐只是一个入门的功夫,是为了通过静坐达到身心平和,然后再对经典进行理解,在生活当中去实际运用。因此不会过分地宣传这些东西,记载下来的也都比较简易和支离,但总的来说,不离“止”“观”二法。所谓“止”,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意念集中某一点,比如鼻尖、眉心、下丹田等等,也有止于一念,比如念个什么字、如“一”“中”“静”等等。所谓的“观”法,简单地说是对身心变化的了知,实际上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我们练习的正念,接近于内观法,最初练习的话,想对身心整体觉察还是比较困难的,就像刚才在分享当中有老师提到说“念头不断的飞来飞去”,这是定力还不够,就会不断地被别的东西吸引。所以我们刚开始练习不要求太复杂,只要求系念于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等我们培养了一定专注力,再逐步转到对身心更大范围的觉察。当然从长期的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止,静坐修止可以让我们减少情绪、情感及思维对我们的压力反应,让我们觉得会比较舒服,但不是要把这个当做目标,我们练习的目的,还是要更好地投到生活当中去,是要培养我们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觉察身心的种种变化,以便更好地平衡我们的身心。
好,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的话,我们静坐结束练习,谢谢大家!
(根据2021年5月22日录音稿整理)
解真新象征中国画《中国田园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