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工作中有的人做事情拖拖拉拉,一整天下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干。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还满脑子焦虑,心里充满了挫败感。
我想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这个人能力有问题,或者说他就是一个低效的人,世上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我们的智商,而是取决于方法。
事实上,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有四个很重要的因素:
清晰度
细化度(匹配预估时间)
意愿度(生活与工作平衡)
精力匹配度
如果一个任务不够清晰,就会影响行动。比如说我要学习,学习,学习哪一个科目呢?是要自己学还是找人一起学?学到什么程度?
如果一个任务的人足够复杂,难度系数很高,挑战很大,那么,我们很大概率会去拖延。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把任务切割成一个小小的部分。而至于切割的多少,这取决于你手上的时间资源有多少。比如说这个工作25分钟内可以做成,那你就把切切割到25分钟内能完成的任务大小。
如果清单上全部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要么就是写PPT,要么就是做报告。那么你会发现生活没有多少乐趣,意愿度就会降低。所以,你需要在清单当中也加入一些生活,或者是家庭的事项,比如说去看电影,阅读,插花,健身等等。
最后一项, 精力匹配度。如果说这件事情你确实有动力去做,但是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很花精力。这个时候你已经忙完了一天,精力已经消耗了80%,要搞定这个任务就很难了,因为你的精力是跟不上,匹配不了这个任务需消化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需要把你的最佳精力时段匹配到最高难度,并且能够给你带来最大成果的事情上。
最后,送你一个小tip:
赶快去下载一个滴答清单吧,很好用!
感觉比omnifocus还好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