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业或考试中有一类孩子经常因为“马虎”的问题,而让老师和家长生气。每次考完之后,都是说明明我会的,只是我马虎了。马虎成了逃避责任,欺骗自我的工具了,所以不管孩子多马虎,不要给孩子贴马虎的标签,要找到马虎的原因,采取措施帮他改正。
实际上“马虎”背后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一、心急。
有孩子写作业考试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于是做题很容易出错,这类孩子不是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急性子的性格,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默念静下心来,坚持下去改变心急的效果。我们孩子以前做口算时着急得很,急得直跺脚,想赶快做完,结果错很多。
二、情绪不稳
这类学生整体精神状态好,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马虎,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影响他的情绪一旦解决了,他的马虎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就只有等待,教师不能批评过多,马虎可能走向厌学。所以有时候习得性无力感让孩子厌学,一旦有进步及时鼓励。
三、害怕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了,越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水平,那么家长就以为是紧张,其实是只善于领会局部知识,综合灵活的东西劣势就暴露出来了,缺乏一种整合能力,还有可能短期记忆能力超过长期记忆能力,还有就是平时成绩不真实,另外就是在考试时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不要制造恐怖的气息,要给孩子具体的帮助。有些家长孩子在考试前,就对孩子说你要考好哦,没考到多少分要罚你,孩子一到考试就紧张,生怕考不好。
四、视觉障碍
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人家能一目十行,他只能看局部,有时写出来的字是反的,这些就是视觉障碍,这种情况要到医院去检测,还要进行视觉训练,朗读或抄写。
五、思维滑动
有些题或者有些字讲了无数次,他老是出错,单独提出来不会错,可是一放在整体就错,比如“冷”字少一点,“琴”字总多一点。这种比较常见,但是孩子自己却不注意。让学生记住,每到这个马虎点就提高警惕,就像设置“事故多发地段”。
六、缺乏责任感
这种学生不只是马虎,不敢兴趣的事情,就大大咧咧,错误百出,比如喜欢的东西很认真,实际上就是缺乏责任感。把生活中的任务交给孩子,家长老师尽量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成正比,一般生活中缺乏责任感,在学习中也会不严谨,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七、建立错题档案
整理错题,建立错题档案这一项能力很重要,最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后面孩子可以自己做,我一般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考试之后就让孩子整理错题,还要学会归因—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多整理,下次遇到就不会再错了。同时告诉孩子平时错了,没有关系,坦然去面对,去改正,最后总会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