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九周。
近些年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计划和“预算”的重要性,但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多,想的也不深入,做起来当然细化的“颗粒度”不够,计划和执行的偏差仍然存在。
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想着做2020的计划,但拖延和懒惰还是占了上风。磨叽到第5周,2月5号,才在去年计划表的基础上,列出了今年要做的一些重要事项,还花了点时间把写字的方案罗列出来。
转眼,2020年在元月各类总结和琐碎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2月抗“疫”突发状况中,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的时光。计划表随时间推移,向后移动了两格,也填了不少内容,效果如何?打开计划表,从家庭生活到自我实现8个模块,貌似没有特别突出的部分,那就顺着一个个小结吧。
家庭生活一向容易被我忽略掉。特别是开门七件事,对疫情之前的我来说,基本列为浪费时间的事情之一。便捷的快餐、老妈的资助以及熊大半小时就端上餐桌的三个菜,让我误认为这些都唾手可得。于是,在小恬多次“呼吁”,甚至抗议下,我才在去年的计划中写下——“学会4-6个菜”的生活技能。
谁知年终盘点,虽说任务勉强完成,可基本都是集中“火力”消灭不符合项的对付性行为,貌似还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为了完成目标而列计划,有些鸡肋的味道。于是2020的计划里,这一条就悄悄“隐身”,改头换面为“每月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
没想到,有意思的事竟然回归之前的目标,真是很有意思,哈哈。
疫情来临时,种种原因导致我和小恬被“封闭”在租来的小房子里,工作学习照旧进行,我也很享受短暂宁静的居家隔离生活,但一日三餐总归是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初始小区管理不太严格,老妈给我送过一两次加工好的成品菜,加上小恬时不时到舅舅家蹭饭,生计暂时不存在问题。随着社区管理措施越来越收紧,出小区都成了问题,尽管作为志愿者,在值班后的间隙可以在十米外的小超市偶尔多囤点菜和零食,但眼看着家里的冰箱内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盒渐渐“消瘦”,我才不得不担任起“大厨”的重任。
惹说对“庖厨”之事完全不感兴趣,倒也有点昧良心。估计每一个女童鞋,小时候过家家,都会把各类沙土泥石用来当作作料,兴致勃勃为“全家”做满桌大餐。我虽然女汉子气息浓烈,但仍不例外,除了菜刀以外,锅碗瓢勺还是很愿意折腾个来回的。只是手忙脚乱一通的成果,并不被熊大熊二认同,天长日久便失了乐趣,甘心做一个“洗涮涮”的配角了。
形势逼人。在疫情肆虐的春节期间,下载N久却没怎么用过的'下厨房'APP,成为每天必点开的热门软件。从“红烧茄子”到“炸鸡翅”,从“土豆炖排骨”到“美味煎饼”,反正家里有材料的菜品,我都随着心意试一下,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再加上之前曾经练过手的、模仿喜欢餐厅做过的菜品,每天弄几个盘子填饱肚子,并不是什么难题,每天在小厨房里忙忙唠唠的日子,不亦乐乎。
时间转眼到了二月底,在小屋度过的这36天,不仅没因吃不到合口的东东变瘦,反倒胃口大开。因为——那些小恬认为“失败”的作品,统统都进了我的肚子,甚至很多时候,一顿能吃下以往一天的饭量。连小恬有时候看到我盛饭的碗,都会吃惊道,你怎么吃这么多?
说不怕长胖或“吃饱了撑着”不太现实,于是经常用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1、不浪费粮食,我是勤俭持家的小能手;2、吃的多身体好有抵抗力,各类病毒会离的远一些。
好啦,这个意料之外的春节,有了意外的收获。在一年过去16.66%的光阴后,我已经“学会”了做最少6道饭菜,算是保质保量弥补了去年想蒙混过关的“家庭生活”小目标之一。
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环境是最好的导师,它会让你主动接受看似不可能或心底不愿意完成的各类“挑战”,而当你沉浸其中或回头再看时,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和不堪。很多时候,是自我设限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虚幻的困境。
用一句喜欢的话结尾:你唯一注定成为的人,是你决定成为的人。愿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成为一个路标、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晚安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