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三、二、跑”
“一呢?你耍赖”
“哈哈....”
一条2米宽,数百米长的小河中,若干个5、6岁的“乌龟”正在其中疯狂的奔跑。
鞋早已不是穿在他们的脚上,或是两只鞋带系一起,挂在满是笑脸的小脑袋上;
或是左手一只,右手一只,像两只不合脚的鞋一样穿在了自己的手上;
或是一手拎着一只,前后摇摆着;
更有甚者,干脆将两只鞋交叉别在了自己的“腰带”间,三根颜色各异的鞋带在其腰间“天大之大,任我飘零”般的甩动呢。
九、十月份的庄稼地里,正是接近收割的季节,农民伯伯大多还在家里准备“最后一哆嗦”。
空荡荡的田地里,只剩下那天真的笑声在肆意的飘荡,不夹带一分犹豫,不夹带一分虚假,更不夹带一分的苦涩与离愁。
笑声中时而还夹杂着些许骂人的玩笑话,大多是玉溪特有的语种,比如“杂种”、“狗日呢”、“小乌龟”、“军犯”之类。
“啊!”
清澈转浑浊的灰色水流中,多了一抹红色,如一滴墨滴到了清澈的水中一般,不紧不慢的荡漾开去。不出意外,又一位小伙伴“倒下”了,倒在了勤劳勇敢却太“率性而为”的农民伯伯的农药瓶之下。
“哈哈,你咋会呢笨?”
“笨啦你倒是,哎!”
“幸亏我有先见之明,喊你们准备了神药。”
小“乌龟”们一边嘲笑一边从裤兜里掏出了止血“神药”-蒿芝。
把几只蒿芝页合在一处,两手使劲柔和在一起,如此反复,待快要出汁时,迅速将其置于伤口之处。片刻,如逃难般往外“逃跑”的鲜血开始平静,大有一番露水见太阳般的“羞涩”的景象。
“咦,我这点咋会也有个口子。”
“喋喋,我有两个,你瞧瞧。”
“得啦得啦,疼也不疼么就莫说啦。”
“赶紧走啦,迟到又要挨罚站喽。”
庄稼地里慢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哪怕是9/10月,照旧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少不了的还有那四周的青山绿水。
村口处,几位出门上厕所碰见的农民婆婆,正凑在一堆高声的谈论着:
“你家那个乌龟倒是搅啦,一日带着几个臭乌龟到处作经”
“么不是,我家那个军犯到被你家那个带坏了”
“说是呢,昨日我还看见几个军犯,光着脚在小沟里跑,也不怕整出个好歹”
“真呢噶,拿来我回家收拾收拾他个”
......
学前班里那5、6个“乌龟”正单脚站立在课堂最后一排,嘴里还津津有味的谈论着那条小沟里的事儿呢。
江川区域术语解释:
-
“乌龟”: 一般长辈对小一辈孩子的一种俗称,有时平辈间也会如此称呼,比如两位好久不见的朋友见面,谈论第三者时,总有以“xx那个乌龟”开头。“乌龟”一词并无歧视之意;
-
“军犯”:一般用于长辈对小一辈孩子的一种俗称,但平辈间一般不用,且此词用于形容某孩子时,长辈觉得其点调皮捣蛋之意。
据说此词的由来是,古时云南属于边疆之域,多数外来人均是犯事儿后被发配至此,这些人就被称为“军犯”,后面随着时代变迁,“军犯”一词沿用至今,但早已不是最初的本意; -
“搅”:形容词,形容孩子比较调皮捣蛋的意思;
-
“作经”:形容词,从容比较能折腾,有些许贬义;
-
“喋喋”:是一种语气词,有轻视的意思;
-
“啦”、“呢”:均是语助词,没有实质含义,一般置于一句话的结尾;
-
“么”:语助词,无实质意思,一般放置于一句话的开头;
-
“莫”:跟“别”一个意思;
-
“这点”:指这里的意思。“点”此处为发音“die”,第一声
-
“瞧”:看的意思,瞧瞧=看看。
上一篇:1.2 田里散落的蚕豆-我的零花钱(卷一:我的1987,我的家)
下一遍:1.4、我是“老大”(卷一:我的1987,我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