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我把标题和作者名字写在黑板上,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学习这篇散文。
我在黑板上展示紫藤萝图片及作者介绍。
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大家能读懂了多少,谁来告诉我啊?
没有人回答。
我知道,同学们最怕这种类型的文章,这种文章大都有这样几个特点:1,叙事部分太简约;2,写景部分层次不明朗;3,抒情部分又太含蓄。
今天,觉得从这三个方面来让他们体会这篇写景抒情散文。
我先让大家找出叙事的部分。给大家3分钟。然后展示叙事部分的脉络: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只是伫立凝望-------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就是文章的叙事部分,这样摘出来,同学们就觉得简单极了。我让大家用一句话说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说开了。
接着我开始让同学们体会写景部分:对比
写景部分包括两部分,作者用这两个部分做对比。
1,是看见现在的紫藤萝,2,是想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现在看见的紫藤萝分为三个层次:
1,远看紫藤萝像瀑布,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生命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活力)
2,近看花朵活泼热闹。(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3,细看花苞自信乐观无畏。(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乐观自信无畏)
十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与 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作对比 ) 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和藤萝的盛作对比),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和紫藤萝的热闹对比),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和紫藤萝的乐观自信作对比)。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样分析,景物描写部分就很清晰了。
接下来我们来品味抒情部分,解决抒情部分太含蓄的问题。分作两步:
第一步:
现在看见眼前的紫藤萝的感想------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回忆十年前庭院紫藤萝的感想------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整体的感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第二部:品味抒情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们用补充法来解决: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花尚且如此,何况人乎?花尚且能够由衰变荣,人又怎能沉浸在过去的荣辱,病痛,生死中而不解脱,怎能沉溺过去而不自拔?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短短一年,甚至几月;人短则数日,长则百年,而这些,在生命的长河里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这些,在人类的时间长河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渺小。既如此,那更应该珍惜眼前的生命,珍惜当下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补充,同学们秒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就是不要沉溺过去,要珍惜当下,珍惜生命,乐观自信无畏地生活。
这是一个多么弘大,又是多么深邃的主题啊!
这就是作者在结尾为什么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而不是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中加快了脚步的原因。这就是紫藤萝给我们的启示!
讲到这里,同学们若有所悟,埋头不语。
下课了,我也沉重地走出教室。
另外:这篇文章还有两点一定要补充:
1,是结构上,同学们明显能发现,全文分作三部分,通常资料书上归纳为:赏花-----忆花-------悟花
我们归纳为:1,是看见现在的紫藤萝,2,是想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萝。3,看见现在的紫藤萝的盛,想起以前的紫藤萝的衰,得出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感想。
无论怎么归纳,第一部分写的详,二三部分写的略。表面看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这恰恰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的用意恰在于此,就是人不要沉溺过去,要正视未来和当下。对于给人带来负能量的东西,略微带过,对于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的东西,详细介绍。
2,语言上,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二字词。比如: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再比如: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大量两字词的使用,在音节和节奏上的层次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骈散结合的一种变化,大家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附录:
宗璞一家介绍:
父母亲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国学大师、哲学家。
任坤:(1894.03.28~1977年秋)又名任载坤,字叔明,河南新蔡人。辛亥革命的前辈任芝铭老先生的三女儿
叔叔
冯景兰:(1898.3.9——1976.9.29)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的重要奠基者。
姑姑
冯沅军:(1900——1974年)文学史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一级教授。
姑父
陆侃如:(1903.11.26~1978.12.11)著名文学史家、学者。
女儿
父亲为他写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惟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宗璞最得意的是父亲为她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这副对联写于20世纪80年代。冯友兰在落款里说:是为“苦女”而写的。但宗璞一直以此为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