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让奖励毁了孩子

别让奖励毁了孩子

作者: 是你的欢喜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18:59 被阅读0次

    对孩子父母总有夙愿,小的时候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长大了希望孩子学习优异。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努力学习或做好某一件事,家长的初衷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做事的主动性,但实际效果和家长的期望往往相差甚远,实践证明,滥用物质奖励是一个家教误区,我也曾陷入过这个误区。奖励固然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奖励不当,只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害处。

    从小学到初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着实动了不少脑筋,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物质奖励,小学高年级时,我用变形金刚、乐高积木等奖品来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进入初中,我给孩子买名牌鞋,增加零花钱的手段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这些奖励方法在小学阶段还有一定效果,进入初中,奖励产生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有的家长和孩子做交易,我奖励给你什么,你达到我哪些要求。有的孩子向家长提要求:你给我买部手机,我保证好好学习;你给我买台电脑,我一定学出样子给你看。结果是不约而同:家长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却兑现不了当初的承诺,要说孩子有意骗家长,也是有失公允,孩子也想提高学习成绩。物质欲望满足之后,孩子也会努力一阵子,但随着对物品新鲜感的消失,孩子的学习热情也随之下降。

    物质奖励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因为物质奖励是低级的激励手段,它不能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学习动力。人对奖品的热爱程度取决于他的需求程度,现在的孩子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物质奖励也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即使极具诱惑力的物质刺激带给孩子的心理冲击也是表面的阶段性的,而不是深层次的持久的,稳步提高学习成绩,需要的是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是物质奖励物质刺激难以达到的效果。

    父母培养孩子用物质操控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把孩子的学习动机从最初的为自己而学转到为父母而学为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学。为了得到某种奖励,孩子也会付出一定的心血,经过努力,达到了父母的期许,又提高了多少名次,父母兑现的承诺,孩子心灵得到了满足,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高兴的事情,可悲的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永远不会满足,随着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的不断加码。孩子往往达不到那个高度,而且进入高年级,孩子对学习的掌控力不如小学时候,这时孩子希望得到奖励,却又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孩子自然会把学习和奖励对立起来。随着一次次考试失利,孩子的挫败感越来越严重,慢慢的孩子就会讨厌学习,甚至憎恨考试。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会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孩子学习进步了,成绩单就是对他努力的最好认可,也是对他付出的最直接的回报,好成绩本身就是对她的最高奖励。

    其实,有时孩子表现好,父母的一句鼓励和夸赞,胜过任何物质奖励。我们还是要调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就有一堂生动形象的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强制孩子学习不如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孩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体会到成功感和喜悦感,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精神动力,从而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作为家长,与其费尽心机地奖励孩子,不如脚踏实地地走进孩子,帮助孩子引导孩子。

    鼓励与赞扬

    赞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即使赞扬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他人。

    鼓励与赞扬的特点在书本第148页的表格中作了概括。

    作为孩子,能够很轻易分别出什么是表扬,怎么是鼓励。

    受到鼓励的孩子会选择未知更有挑战的事情,受到表扬的孩子会选择维护自己形象的事情,受到表扬的孩子失败后会认为自己太笨了,而受到鼓励的孩子失败后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如果我能够再努力,就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所以会不断尝试,一直努力。

    对于那些相信赞扬并且看到了其即时效果的人来说,赞扬和鼓励之间的不同可能难以理解,他们看见过孩子得到赞扬时满脸的光彩,然而他们没有想过依赖于他人的观点的长期效果,即使是那些想把赞扬改成鼓励的人,要把张口就来的老习惯调整为说话前先要好好思考一下,也还是蛮别扭的事,如果你对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有一位学者通过研究父母的动作对孩子心理上的作用时,做了这样的描述:当孩子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拥抱可以给孩子带去安慰;当孩子需要肯定的时候,拍拍她的头或者肩膀,可以给孩子带去鼓励;当孩子痛苦的时候,抚摸孩子的头,可以给他带去同情。

    写在我们脸上的喜悦和满足,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足以鼓舞孩子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奖励毁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oz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