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得到”平台听了一个内容,是万维钢老师讲的,主题是:中年最大的危机是社交封闭。
看到这个标题,我本能地就想起了我身边好几个社交封闭的中年人。
其实同样作为中年人,我自己的社交圈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相比十几年前,对新结交的朋友充满好奇、无比珍惜,现在反而更重视维系原来的老朋友,对新朋友往往并不抱太大希望,对方热情也好,冷淡也好,都能划过无痕。
万维纲老师说:“从某一年开始,你将拒绝使用最新的技术,你只想要“经典”的服务和支付方式。你的思想会变得保守,你整天谈论养生,你喜欢转发阴谋论。你慢慢地对生活琐事也不敢做主,希望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什么都不变。大多数人都会如此,只是这样的事迹不值得记录,直到自媒体出现……”
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每个中年人,都至少占了其中几项。
在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时,万老师说出来的理由更是扎心:“麻木很早就已发生。你观察一下身边的某些中年人。跟年轻人相比,他们的价值观已经焊死,他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单一,他们的思维模式高度可预测。有什么新东西出来,他们总是用自己固定的那一套观念去理解 ——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宣布这东西是危害社会的异端,不值得理解。”,他还说,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变成了闰土。
我觉得人到中年,许多人都在追求年轻时栽树,中年时乘凉的理想状态,可是经过市场的洗礼、人性的多番考验之后,却发现自己仍要拖着中年疲惫的身躯与年轻人一起瓜分这本来就很小的市场。更可悲的是,以往自己那点专业上的骄傲,很快就被好学且勇猛的年轻人超越,他们不怕单小,不怕被骗,他们频繁地在市场上出没,终于凭着自己充足的曝光率捞到了不少小鱼小虾。
所以中年人究竟缺了什么呢?明明早已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了,为啥会落得这么田地呢?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缺乏学习力:由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尝过甜头,以为可以一劳永逸,觉察不到市场的变化,所以没有准备第二个或第三个核心技能。
2、缺乏包容力:总觉得新出现的元宇宙、AI都是年轻人玩的东西,自己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必和他们掺合一起,加上还得重新学英语,所以不想学,也懒得学。
3、缺乏预见性:心思都在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身上,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有房子住、有三1餐饭吃就行了,没有也不敢有更长远的规划。
4、缺乏战斗力:以过往的几十年里,大多数中年人都没有形成健生的习惯,所以到了中年直接就落到了养生的阶段。身上早已没了锐气,只有暮气沉沉的中年之气。
5、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以及不和年轻人玩。从头再来,意味着承认自己过往是失败的,是出现了决策失误的,这个面子放不下。不跟年轻人玩,一是有些固有的偏见,其次是自己的话题太窄,年轻人也不喜欢跟自己玩。自己也没及时培养接班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