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的后宫中,每个人都在站队,分分钟就有人黑化,身边人似乎很难分出好坏。而从一出场就用心当坏人,专心于“宫斗”的高贵妃,则显得更加“珍贵”。
高贵妃飞扬跋扈,为了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可谓是费尽心思。
刚开场就逼死一个妃子,她和嘉嫔同队时,嘉嫔挑唆她去害愉贵人,由于刺头魏璎珞的插入,不仅没害成,还让嘉嫔自己丢了性命。
高贵妃和舒贵人组局,想借太后之手陷害皇后,结果又失败了,自己珍若生命的戏服也被一把火烧个干净。
高贵妃想笼络魏璎珞,这个计谋看似高明,可惜魏璎珞根本就看不上她,一番较量下,又失败了。
最后,高贵妃在魏璎珞和宫斗高手娴妃的联合局之下,身体留疤,痛不欲生而亡。
开始,真的很讨厌这个角色。
她自大,傲慢,见不得别人好,同时,又很会做戏,撒娇,在皇上那里一再受宠。
上一秒还恶狠狠地要置人于死地,下一秒就能挽着皇帝的手尽显小女孩的娇媚。
皇帝喜欢昆剧,她的戏唱得非常好,到死,都要让自己死在“戏里”。
看到结局,又觉得高贵妃也很可怜。
当她被皇帝关禁闭,父亲来看她,不是安慰她或者教导她,而说“你地位要是不保,我就送你两个妹妹来替代你!”气得高贵妃大骂父亲是“老匹夫”。因为高贵妃知道,自己在父亲眼里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取代的工具而已。
高贵妃做事张扬,毫无顾忌,一是家里地位真的高,二来,她也真不怕会给家里惹事。三,可能就是她那刻到骨子里的“父爱缺乏症”吧?
高贵妃幼年时,父亲去治理水匪时被围攻,竟然丢下她和母亲自己先坐船跑了,母亲保护她,却受辱而死。最终,高家却以她母亲玷污了家族门楣为借口,连祖坟都不让进。更过分的是,高大人很快续弦生子,后母对她又极其苛刻,导致她对高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
所以,皇帝禁足她也好,罚抄经书也罢,只要不是动摇她地位的事,她根本就不怕给高家找事。
在家庭中,母亲教育孩子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父亲教给孩子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适者生存。家庭教育中缺失了父亲的力量,对儿童发展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般认为,孩子主要是依赖母亲,对母亲的依赖胜过父亲,但实验中发现,孩子取悦父亲的程度超过了母亲。
也许高贵妃对父亲是恨的,也是埋怨的,可在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着父亲的关注与呵护。
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普遍存在着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的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犹豫、忧愁、任性、多动、有依赖性的“缺乏父爱综合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失去母亲的保护,被继母苛刻对待,又被父亲视而不见的家庭里,想要得到父亲的正眼相看的小姑娘,除了去获得父亲在乎的东西——权势外,还能做什么?
宁馨儿虽然进了宫,当了高贵妃。
伴随她的不是家族的期待或支持,而是不安全感与焦虑。
她没有学过怎么去和人和平相处,没享受过父母的关爱,她所处的环境教给她的,也许只有“有用”和“没有用”。
被皇帝宠爱就是“有用”的,失宠就是“没用”的。她害怕自己成为没用的,会轻而易举就被妹妹们替代,被皇帝遗忘。
她用歌舞及各种手段去讨好皇帝、太后,在皇帝面前表演一个驽钝又权利熏心手段拙劣的“蠢女人”,让皇帝安心。她需要皇帝对她的宠爱,来换取父亲对她的重视。所以,一切可能威胁她宠爱的人都是她的敌人。
她活的张扬——即使你讨厌我,你也不能忽视我!
又活得可怜——她清楚知道自己活在自己编织的“戏”里,却只能用这种方式获得心灵的慰藉。
高贵妃的去世,是她生命中对待自己最诚实的一次,她的梦想,既不是皇上全心全意的爱,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权利,只是想让自己的母亲光明正大地进入高家的祖坟。
看到此时,不得不叹一句“可恨之人也有可悲之处”,即使再漂亮的珍珠华服,也掩饰不了内心对爱的缺乏。
参考资料:
《延禧攻略》-爱奇艺
硕博心理-《家庭教育课件》刘刚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徐广源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百度百科,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