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读后感一
有一种幸福叫做身边有位吃货。
前几天无意中在网上发现陈晓卿老师曾出过一本叫风味在人间的书,出于对陈老师的喜爱就买了一本。在等快递的过程中,我期待不大,以为就是一本讲美食的书。直到今天中午书到了之后,我看完沈宏非的序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往后看。因为序写的特别有意思,通过褒义的吐槽,来告诉我们陈老师是以为特别有意思,特别幽默,特别接地气的人,恰恰这样的特点比较符合我的口味,所以产生了特别的期待。
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真的很真实,很接地气。开篇以一份特别普通的酱来作为开头,一下子与普通人拉近了距离。我来自周口,与陈老师的老家安徽搭界,所以有很多相似点。陈老师讲的他小时候所吃的美味,在我们那边也能找到部分踪迹,所以让我们感到特别的亲近。
这本书我刚看了四十页,感觉每一篇文章都与我的生活有关,毕竟离得近,感受就有相似。其中有一篇讲年夜饭的文章,让我特别有触动。陈老师先讲了小时候他们家的年夜饭,由于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所以年夜饭不像今天这样丰富,但毕竟辛苦了一年,年三十儿都想好好的吃一顿,他们老家有七个盘子八个碗的讲究,年夜饭必须凑够这十五样,父亲便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当做菜端到桌子上,显得比较丰富。虽然吃的没有那么好,但一家人其乐融融,那种幸福感是别的所替代不了的。现在陈老师居住在北京,有一个妹妹也在北京,父母有时在安徽有时在北京,年夜饭大都在大饭店进行,吃的好了,但那种幸福感却没了。
为什么这篇文章对我特别有触动呢?我来自农村,我们家没有特意的年夜饭,就是三十晚上和初一吃饺子,因为我们那儿有个习俗是周一不能用刀做饭,所以之前我妈就会包特别的多的饺子,初一三顿煮饺子吃。初一过后,大家就开始走亲戚,会有很多亲戚来我家做客,由于我当时还小,家里有亲戚来吃饭的时候,我只能等他们吃完之后或者在灶房吃一些简单的饭菜。陪客人吃饭的任务就是我爸的了,有时候我妈会让我把饭菜给我爸他们端过去,每当我端着菜走到他们吃饭的地方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味道,有烟的味道,白酒的味道,凉菜的味道,肉的味道等。这几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我记忆中的年的味道,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出外求学、工作,一眨眼我已经快三十岁,早就到了可以上桌陪亲戚吃饭的年龄,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自然就接触不到年的味道,但是心中那份渴望还是特别的强烈,在我看来,年,就是团圆,而年夜饭或者亲戚来的时候吃饭的味道,就是年给我留下的味觉记忆,时刻提醒我常回家看看。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成长以及赚钱,早日财富自由,然后留出时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回家过年。
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