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作者: 762e60520847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7:01 被阅读0次

    晚上好呀,各位亲爱的群友们,我是小助。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医养生)走到一起。

    从群建立到现在时间蛮长啦,群内比较冷清,除了有时会有人咨询病症,其他内容很少。这样的情况也和我们建群的初衷是有违背的。我们更希望群热热闹闹的,大家关于中医的一切都可以分享。

    我们在建群后,以及在平常和大家的聊天中,有不断收集大家的建议和接到大家的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考虑,我们先上线了“中医营养学”系列分享课程。送给每一位需要的群友,我们课程的理念就是----------“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

    后期群友可以跟着课程去实践,期待各位群友的中医营养成长之路。

    同时,后续我们也会陆续上线其他内容活动,届时请群友们关注!!!

    我们一起记录美好生活。加油!!!

    课程前言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它和现代营养学一样都是中国营养学的组成部分。

    “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营养学”也并非西方医学所独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说:“营养,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营养”古代又作“荣养”,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至今,日本国仍沿用“荣养”一词。日本的医学、食品、餐饮以及辞典等类书籍,常常可以见到“荣养”词

    “营养”和“荣养”词义中的“营”有经营营造之义;“荣”有荣盛、繁荣之义;“养”有养护、补养之义。“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生命活动所需各类物质的整个过程。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其中类似性质的学科(nutriology)被译为“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饮食养生:简称“食养”,即指利用饮食来营养机体,保健强身的活动如润肤美容、乌发养发、聪耳明目、益智安神、减肥轻身、延年益寿等。

    2、饮食治疗:简称“食治”、“食疗”,即指利用饮食治疗疾病的活动。

    3、饮食制度:包括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等。

    4、饮食卫生:不吃腐烂之物、不洁食物等。

    5、饮食禁忌:指的就是有关食之“非所宜”的诸般情况,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饮食禁忌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食物本草: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等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有关中医营养学理论基础、食物性能和作用、常用食物、药物性原料等内容均在《中医营养学基础》中已有论述。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应与上述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中医营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多接触食事活动,身体力行,多动手、多品尝、多动脑,借此对食物的色泽、气味、味道、形状、质地、功效等增加感性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一、整体观念

    (一)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饮食须顺应四时的变化,否则易患疾病。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生机勃勃,为了顺应这种变化,可食用一些辛散之品,如葱、姜、蒜、香菜、豆豉等,以振奋身体的阳气;夏季天气炎热,宜食寒凉清淡之品,如苦瓜、绿茶、绿豆等;三伏天暑湿较重,宜食健脾化湿之品,如薏苡仁、白扁豆等;秋季气候干燥宜食甘润之品,如百合、枇杷、蜂蜜等;冬季气候寒冷,又逢身体休养生机之时,宜予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等。

    地域不同,饮食也会有所差别。如四川、贵州湖南等省的山区,气候潮湿,可常吃一些辛辣之品,如辣椒、花椒等,以温燥除湿。北方气候干燥,则不宜多食辛辣之物。有些四川人到北方工作后,还保留了原来的饮食习惯,喜欢吃辣椒,就出现了口唇生疮等上火症状。

    (二)人体自身的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各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皮毛,开窍于鼻;脾合于胃,主运化、主肌肉,开窍于口;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等。所以脏腑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脏腑。

    在临诊过程中可以根据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变化,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以及正邪的消长,从而确定保健原则。如老年人常见腰酸腿软、眼花耳聋等症,考虑到肝与目有关,肾与骨、耳有关,可知为肝肾不足所致,保健原则宜补益肝肾,可以经常食用枸杞子、核桃仁、芝麻、猪肝、猪肾、羊肉,达到聪耳明目、坚骨延年的保健效果。

    二、平衡阴阳

    中国古代认为阴阳代表着一切事物的矛盾双方。对人体而言,也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身体失健患有疾病,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阳失所致,如阴阳之偏盛或阴阳之偏衰。因此饮食治疗应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指导思想。《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补即补虚,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添精、补髓、生津等方面皆属于补虚;泻即泻实,解表、祛寒、清热、燥湿、利水、泻下、风、行气等方面则属于泻实。无论是补益还是泻实,目的皆一,即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另外,在十五大配合膳食的制备上,中医也十分注重和阴阳,使膳食无偏寒,偏热之弊病。例如制作田螺、螃蟹等寒性食物时,总配以葱姜蒜醋等温性调料,以佐制其偏寒凉之性,避免食后损伤脾阳而引起脘腹不舒等症状。又如食用苦寒的苦瓜常配以辛温的辣椒,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三、药食同源

    中医认为药食皆属于天然之物,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而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食物也具有类似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属性。正如宋代《养老奉亲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物无殊……人若知其食物,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食物与药物同理,是食物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基础

    药食同源、药食同理。从古代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也可以发现药食同用的例子,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青蒿醪等,这些都属于我国古代的治疗食品。

    虽然食物与药物有相通之处,但是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食物性味比较平和,作用比较和缓,无毒副作用,具有可食性;而药物相对性味偏性较大,作用比较峻烈,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不一定具有可食性。正如孙思邈所言“药性刚烈,犹若御兵”。

    中医营养学强调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首选食物。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又云:“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只有在食物效力不足的情况才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药物性原料,这些药物性原料的选择是有标准的,相对而言作用比较和缓,没有毒副作用的,才可入选,诸如枸杞子、人参、麦冬、玉竹、黄精、菊花、罗汉果等。

    本周我们将分享第一章内容《传统食品制作》。

    两小节

    原料的处理:(处理目的、处理方法)

    传统食品制作:(鲜汁、茶饮、露剂、速溶饮料、酒剂、蜜膏、糖果、米面食品、粥食、菜肴、羹汤、)

    今日分享到这里,各位有任何想要咨询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在下面留言(我们都会回复)。

    同时敬请期待我们明天的内容。

    祝大家晚上睡个好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营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ti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