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omfortable Place of Uncertainty
1
人人都喜欢待在舒适的环境里,不喜欢处在不舒服的环境里。因为舒服的环境里熟悉了解确定,而不舒服的环境当中面临的太多的不确定性,你需要去解决去适应。
人生下来就被社会规范按照偏好确定性的方向来培养,人们不习惯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不确定性,因为会显得不成熟、不自信,让别人质疑和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暴露自己的弱点,贻人以攻击的口实。
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经验和经历,教会了我们需要藏拙,需要在人面前显出自信说出自己的意见,显得胸有成竹。
小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是困惑的,因为好奇习惯于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随着年龄长大,生活的教训让小孩子变得老练圆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装在了套子里。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倾听别人的声音来决定我们是否赞同;但是,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坐下来倾听那些和我们做法完全不同人的所作所为。
2
人们习惯了生活的轨道,难以放弃现实中的确定性,人们的位置、信念、自己先前形成的一些成见。
这是这些以前的经历和围绕自己的一切,构成了现在的背景。这种背景,确定了是你而不是他,是你个人标签的核心成分。
如果一切围绕我们熟悉的确定性,来展开,走向未来;似乎一切都在我们熟悉的轨道上,但是没有好奇和变化。这种确定性,犹如静止和死亡的沉寂。
给世界带来改变的不是沉浸在确定性里,而是对不确定性的适应和探索。通过一个个探险,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过程,就是人类和世界自然互动的过程,就是相互适应调整的过程。
3
好奇虽然害死猫,但好奇心却可以带来创新改变。
人们没有必要为了探索不确定性,而推翻放弃先前的理念,只需要打开心扉,对别人相信的东西也存有好奇心和尊重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接受现在的确定性,这正是我们得以生存存在的基础。对别人如何诠释让他们生存的世界存有好奇心,我们需要承认除了我们自己的确定性方式,还有别人的确定性方式。
我们的确定性,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不确定性;同理亦然。我们能够与世界和谐共生,别人也会找到他们的方式。
在接受我们的确定性不是唯一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解决方案存有好奇心,发现差异的合理性,实现我们对自己不确定性的新的认知和调适。
4
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事情恩那个让我们心动?能让我们吃惊?
这不太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模子里的客套,坐在那里对别人的对别人的意见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尽管心里不认可,表面上还要过得去,这是规矩。
当你关注自己的真心的时候,你才可以看到你自己的真实一面。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式去近距离审视自己看不见的信念。
当你听到别人的说法,“他怎么能相信那些东西?”这种念头闪过,就像一束光划过你的信念,你在把他的信念和你的信念在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你选择验证自己的信念,扬弃而让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
5
有些时候,因为我们不想做出改变,所以不想倾听不同的声音和事情。既然不想改变,就没有必然倾听别人提出的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装作看不见不去倾听,事情还在那里,一如既往;但我们放弃了一个倾听不确定性,拓展我们的认知,增加我们自己能量的机会。
好在从小孩子那里看到,人类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与众不同。从这个角度,人们必须多倾听,而不是少倾听不同。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拥抱不确定性来变成一个个确定性。
拥抱不确定性,就是离开舒适区,离开舒服的感觉,去拥抱不舒服的不确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