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峰 2020.6.18
今天上午,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品读《壶口瀑布》这篇游记散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观看《壶口瀑布》的小视频,感受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二、介绍游记散文的三要素:1.所至,就是作者的游踪。2.所见,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看到的风景,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3.所感,就是作者的感悟。
三、整体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作者先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然后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最后写作者的感悟,书法感情。
四、细读课文,感知探究。
(一)雨季的游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1.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雨季时壶口瀑布的特点。
视觉:雨雾迷梦,一川黄浪,一锅煮沸水
听觉:隐隐如雷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最后写到作者的感受:急慌慌
雨季瀑布的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薄
(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的写法,从上到下,突出壶口瀑布的“雄”和“险”的特点。
作者仍然调动多种感官。
视觉:钻石觅缝 石板流淌
听觉:隆隆 汩汩流淌 潺潺
还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当地人的话和我的感受。
最后作者吧目光着眼在水下的石。由此而引起作者的感悟。
(三)最后作者把如钢如铁的石与至柔至和的水做对比,突出黄河水的坚韧顽强,无坚不摧,往无不胜的特点。
最后把对黄河的赞美联系到中华民族,由此赞美中华民族的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我感觉本课我的思路清晰,从理清课文思路到品味作者写景的角度与方法,最后把写黄河精神象征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思路清晰,一起呵成。
2.本课我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读”,到自己根据老师的提示“划”,到最后的“品”,这样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写景的角度。
3.结尾的拓展延伸很好。结尾由赞美黄河到赞美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最终联系实际,得出哲理:经历磨难,方显个性。并联系古今的事例,如家道中落的曹雪芹,被贬官的柳宗元,不得志的苏轼以及落榜举子张继,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人生需要磨练,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结尾处我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引申延展做的比较好。
但是不足之处也有很多。首先是课文读的不够,也许是因为时间关系造成的。其次是文章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写水为什么要写到是“石”,这个知识点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扩展开来进行讲解,不过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一节课文认为还是可以把握住文题特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