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总爱捣乱怎么办?

孩子总爱捣乱怎么办?

作者: 4a44a36c2b24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09:56 被阅读16次

最近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最近宝宝特别的调皮,爱“捣乱”。

之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感觉很苦恼,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捣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吧~

在1岁左右,很多父母会抱怨,聪明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总是喜欢捣乱和搞破坏:

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勺子丢到地上;

有时候会把刚整理好的衣服都从柜子里拽出来;

有时候也会和你唱反调……

让父母手足无措,大伤脑筋。

为什么孩子突然变得爱“捣乱”呢?

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孩子爱捣乱的原因

01

运动能力迅速发展

在1岁左右,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迅速发育,孩子的动作技能迅速发展,扩大自己独立活动范围的愿望日益强烈。

因此,他们开始不断地独立尝试新的事情,进而获得各种经验,提高认知发展水平。

02

好奇心缺少满足

这个阶段孩子的知识经验非常贫乏,但好奇心很强。

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事物都充满神奇和奥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

在这种探索心理的驱使下,就会做出很多“捣乱”的举动。

03

自我意识迅速萌发

在这个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萌芽。

孩子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迅速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我”的力量。

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

04

有意识的捣乱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可能会有意识地“捣乱”。

例如,有的孩子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他们常常做出捣乱行为。

有的孩子喜欢用捣乱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05

精力过剩造成的“捣乱”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所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可能会产生“捣乱”行为。

总而言之,“捣乱”是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是一种求知欲和创造生活的原动力。

因此,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的探索行为。

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限制孩子的探索性行为。

孩子爱“捣乱”的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捣乱”的行为,让父母头疼不已,甚至会“忍无可忍”。

面对他们的“捣乱”,特别是可能对他人产生干扰或具有危险性、破坏性的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正确的做法是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急于干预他们的“捣乱”行为。

要努力分清“捣乱”行为的本质和动机,采取适宜的策略。

孩子“捣乱”的背后有什么秘密?父母要如何应对?

01

对好奇心引发的“捣乱”

父母如果一味地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会被扼杀。

因此,父母要珍惜他们的“捣乱”,抓住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一方面,要给孩子介绍新接触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另一方面,要耐心引导,把他们的兴趣和精力引到适宜的活动中,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02

精力过剩带来的“捣乱”

父母要创造各种机会,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正确疏导过剩的精力。

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比如,在游戏中,不要只给孩子玩具,要教给他们玩法,和孩子一起从玩具和游戏中获得乐趣。

父母要“童化”自己,以同伴的身份和宝宝一起游戏,还可以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引导他们将捣乱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03

对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

父母要尽量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关心孩子,倾听他们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育。

让他们理解父母是关心自己的,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保持正确的行为。

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先打“预防针”。

让他们及时感受到父母的关注,避免引发其“捣乱”行为。

04

对有意而为之的“捣乱”

父母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事情平息之后,再指出其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

父母也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法进行惩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的“捣乱”和“不听话”,父母不能简单地阻止,也不能一味的应付和纵容。

而要因情制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END-

爱熊宝是一款专为3至15岁孩子的家长设计,引导孩子健康上网,促进孩子学习的移动应用。可以为孩子定制上网计划,设置上网时间和休息时间,查看孩子位置,通过技术手段守护孩子健康上网。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总爱捣乱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xs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