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数位朋友讨论婚姻家庭问题,对伴侣的不满意似乎是每个家庭的症结。人们憧憬的那份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爱情,似乎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
爱情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关于爱情的解读,太多文学作品与词曲进行了讨论。
那究竟现实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又是一种怎样的亲密存在。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其实真正的爱情,远没想象的美好,甚至残忍。
它只是你内心缺失的体现,热度不会超过100天,而且很难改变你的那个他(她)。
一、你的爱是找拼图
怎么会爱上了他,并决定跟他回家?
——纸短情长
有朋友抱怨过去的恋爱,像被下蛊一般,不知道当时怎么脑子抽了,喜欢上了他。
让我不由的想起《哈利波特》中的迷情剂,只需要一滴,就让人坠入爱河,沉迷于对方不可自拔。
现实世界中的确不存在迷情剂这个东西,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爱上他呢?
很多人的回答,是那一刻的心动。
进一步的探究,为何会对他心动?
当然有人会说,高大、帅气、漂亮、美丽等等美好的词汇。
可深究而言,很多时候并不是帅哥配美女,更多的是美女配野兽。
心动,其实是对方在那一刻有那样一个闪光点,照进了你的心。
而能够照进你的心原因,是你缺失的那个需求。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这个制造梦想的机器也随之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便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把需求清单逐一输入制造梦想的机器后,理想伴侣的形象便完成了,且深印在我们的梦想之中。
《正面管教》中曾说明,孩子的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样的需求本质上就是“爱与被爱”的需求,这种需求更多体现在情绪上,陪伴、照顾、赞赏。
当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孤单、无助。
为了克制这种无助感,孩子往往会幻想自己成为英雄。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着迷成年人看着幼稚的《奥特曼》。
当我们长大了,不再把需求寄托于超级英雄,便在心中构建梦中情人的画面。
所以,你的需求无法自己实现满足时,就渴望另一半拥有这样的特质,来弥补下你的缺憾。
形象的说,人的感情如同一张缺失的拼图。梦中情人,就是补足你缺失的那些板块。
于是,当你遇到一个看似能弥补缺失的人,便如同遇到匹配的齿轮,让你灵魂一下震动,不由的爱上对方。
一如文章所言,“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很多乖乖女,为什么会喜欢上坏男孩。因为在她的生命,一直是以乖巧的方式生活,循规蹈矩,没有人甘愿臣服。只是迫于很多压力的无奈之举。当她遇到了一个坏坏的男孩,以叛逆的方式闯入她的生活,她发现曾经设想的英勇抗争就在自己面前。那一刻需求被瞬间满足,任何人也压制不住。甚至,家人越反对,她越坚定。因为她被管制的太久了,一旦爆发无可压抑。
二、爱你不过100天
据科学研究,爱情的保鲜期不过100天。
准确的说,在我们的生理反应中,会分泌出多种激素来强化爱情的体验感。
一开始是爱情的触发剂。
当男女双方发生兴趣以及性冲动时,会分泌性荷尔蒙的睾丸素和雌激素。
等这种渴望进一步发展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羟色胺,羟色胺是男女相爱最重要的化学物质,能一个人暂时失去理智,会导致当事人忽略对方的缺点,因此让爱情变得很盲目。(让人不由自主的怀疑,迷情剂是否为该物质。)
当发展为性爱时,大脑会分泌催产素和垂体后叶荷尔蒙,催产素不是只在男女发生情爱关系甚至在母亲喂乳时也会出现,从科学角度来说,母爱和爱情是一样的。
由此可以解释出,诸位女性总抱怨的,感觉不是嫁了老公,而是找了个儿子。
紧接着是爱情的兴奋剂。
作为大脑的中心——丘脑,在爱情中也不甘示弱。会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
多巴胺是什么?是大脑喜悦的最直接反映。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或经过多次了解产生爱慕之情时,丘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过了100天,人会回归理性,逐步熟悉对方,消退了新鲜感,开始发觉对方的不足,进而降低热情,那种心跳悸动便不再反复出现。
举个切身例子,曾经喜欢个呆萌小姐姐,相见就手心出汗。可相处久了,发现是个幽默的逗逼,再也没了那种美好的喜欢。
三、你改变不了对方
当爱意逐渐消退,你会发现梦中情人的样子,与身边的他(她)大相径庭。
内心会十足的失落,当然对方还是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距离梦中情人标准还差很多。
个别人会重新选择,于是出现了海王和绿茶。
但是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个比较符合的候选人,然后试图改造对方。
成年人啊,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对别人指手画脚,虽然自己还没有过的多好。
改变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期望与需求,人们一般会采取明示与暗示的态度。
明示的人,会比较心直口快,告诉对方,如果你爱我,你应该____(具体做法及要求)。更优秀的沟通,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这个行为,给我的感受,而我需要,请你这样做。
虽然这样的方式显得直接突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相对暗示还是比较好的表达。至少让对方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往往我们更多人选择暗示,因为我们既想对方满足自己,又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软弱与需求不满。
正如女孩们常说的,你应该懂我,如果说出来了,那就不是我的需要,而是我索要,你便不剧本我曾经欣赏的那块拼图特质。
可习惯多喝热水的男生,思维逻辑都是直的,你让他怎么猜?
他们往往扮演的是《大话西游》里唐僧的角色,悟空,你想要就说嘛,你不告诉为师,为师又怎么知道?
我知道,那一刻的唐僧真的欠打。
可你要知道,不管是明示还是暗示,每个人很难做到完全的察言观色,随时满足对方需求。
无论你怎么提出来,对方很难全部改变,他同样也有着自己的需求与不安。更重要的是满足你并不是对方的责任。
于是需求不被满足,期望被防空时,内心就会转变为愤恨。
而对方和你一样,期望也没有得到满足。
接着,双方的关系从热恋到失望,如此反差比普通关系还要恶劣。
那怎么办?一如前文所言,需求通过实质行动来体现,但本质上是情绪的满足。
优秀的非暴力沟通者,会从行为谈感受,从而探究到情绪的需求。可惜这也不是完美的方法。
完美的解决方式是,接受并放手。
在遇到你不满足的期待时,挖掘出它,并试着放手,不再强加于对方。
是的,自己做不到对方的百分百满意,为何强加于对方呢?
在此,书中也提到了克己反问两步法。
此时此刻,我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
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
注意,这里指得到什么,应该是一种期望情绪。是把具体行动的深度归纳。比如不接电话是具体行动,你期待得到的情绪应该是被关注、被呵护。
当你你找到这种情绪,并放下,你就能够成功的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当然,你会质疑,放手了,自己的需求怎么得到满足。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需求是在我们忘记自己已拥有一切时,产生的错误想法。一如我们孩童时代,以为父母不够爱自己,努力搞怪争取父母的爱一样,其实他们一直深爱着我们。
最后用书中的经典来总结爱情这个难题,助力各位大胆的去放手,勇敢的去爱。
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宇宙中是不容许又空间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被爱所填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