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回老家了,距上次回老家已有1年有余。趁着回老家的余热还在,记录下此行所感所悟。
一、父母老了
因为没有提前告知,我回家时只有小侄女在家。爸爸串门去了,妈妈干活去了。过了许久,爸爸回来了,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弓着背,笑呵呵得看着我。“你回来了,我去叫你娘回来。”如此简短的招呼,如此“逃避”的爸爸。
过了半小时,噼里啪啦的一阵响声,一辆电动三轮停到了门口。妈妈风尘仆仆地进门了,她头上戴着一顶旧帽子,身上穿着环卫工服,脸上笑意盈盈得看着我。张开双手,我们拥抱了彼此,身心的距离随之更近了。
晚上我有事出门,回来九点多了,妈妈已经躺在沙发上呼呼呼睡着了,任凭嘈杂的电视声、吵闹声不绝于耳。看着妈妈满脸的皱纹与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不觉湿润了,曾几何时雷厉风行的妈妈已经变得这么老了。真希望时间慢点走再慢点走。
二、最好的饭菜
二楼平房上,爸爸用几个大缸装满了土,种了一些时令蔬菜:韭菜、黄瓜、大葱等等。爸爸老早就张罗着割韭菜,烙饼和包饺子。在他眼里一张韭菜饼、一顿韭菜饺子就是人间美味。终究拗不过他,一顿韭菜饺子吃得心满意足。家的味道到哪里都忘不了。
每天早上爸爸去打粥、买油条,“命令”我全部吃掉;爸爸还买了江丝儿、米饼等小点心给娃吃,临走时塞了一大包放在了行李箱里。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他,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些食物已经是最最珍贵的好东西了。而他心里想着的是把这些至尊美味分享给他最爱的我们。
姐姐请我们去吃烧烤,一大帮子女人跟孩子,难得的是妈妈也来了。一盘毛豆、几个炒菜、几把肉串,谈笑间美味入肚。没有了男人的羁绊,几个妈妈沉浸在女人的小世界,亦是舒服与自在。
三、最深的牵挂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离得最远的孩子。妈妈知道我工作忙,假期少,所以每次放假不能回家时,妈妈总是宽慰我:没关系,照顾好自己就好了。这次娘俩终于见面了 ,妈妈不经意间提到:有时候看见人家闺女在身边,心里想着要是我闺女在身边就好了。听了这话的我心里很酸涩。原来妈妈对我不回家并非真得不在意,而是忍住泛滥的思念之情,用轻松的语气让我放心而已。
一次闲聊中,妈妈说到前两天爸爸干活时不慎碰伤,疼了一晚上。第二天去医院检查时发现是骨折。纳尼?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但凡有点头疼脑热,妈妈怕我担心,总是瞒着我,这就是所谓的报喜不报忧吧。反观我呢?每次遇到生活难题,总是打电话跟妈妈吐槽。气头上说出的过份话,只图一时嘴快,完全没有顾忌爸妈的牵肠挂肚。嫂子私下告知我:有时候,我说过的气话,转头就忘得干干净净,但是爸妈却辗转难眠好几晚。
从家里回到上海,跟妈妈报平安的时候,妈妈说:自从我走后,她的心里空落落的,比我没来的那段时间更是难熬。几天的陪伴实在太短暂,离别的日子总是太漫长。希望不久后我们再次重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