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智慧:既往不咎,孔子的处世哲学

《论语》智慧:既往不咎,孔子的处世哲学

作者: 尘若渝 | 来源:发表于2024-03-19 10:08 被阅读0次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论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之路。今天,我们一同探讨其中的一篇,关于哀公问社于宰我的故事,以及孔子听闻后的教诲。这段对话不仅揭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一角,更蕴含了孔子深邃的处世哲学。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故事的背景。哀公问宰我关于社树的问题,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树,商朝人用柏树,周朝人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这里的“社”指的是土神,而社树则是祭祀土神时所植的树。宰我的回答不仅涉及了古代祭祀的具体细节,还隐含了对周朝统治手段的一种批评。

然而,当孔子听到宰我的这番话后,他却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孔子的这番话,表面上看似是对宰我回答的否定,实际上却蕴含了更深层次的道理。

“成事不说”,意味着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过多地谈论。因为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再多的讨论也无法改变事实。这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不要沉湎于过去的失败或遗憾中无法自拔。

“遂事不谏”,则是指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我们不必再去劝阻或提出异议。因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再去劝阻或提出异议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这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即使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

“既往不咎”,是孔子这句话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告诉我们,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再去追究责任或过错。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改变什么。如果我们一直纠结于过去的错误或过失,那么我们就无法专注于现在和未来。这既是一种宽容的态度,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孔子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宰我个人的教诲,更是对所有人的处世指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和纷争。如果我们能够秉持“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原则去处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当然,要做到“既往不咎”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放下心中的执念和怨恨,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过去和现在。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去实践和修炼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逐渐做到这一点。

相关文章

  • 7月20。

    让自己休息一下吧! 曾国藩所说的“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引用的其实是《论语》中的观点,孔子在《论语》中说:...

  • 孔子的处世哲学

    孔子的处世哲学 在一部《论语》之中,孔子反复告诫学生,一个君子,不但应有用世之才,在国家政治清明时,才具不被埋没;...

  • 254

    最近打算好好读一读《论语》,先是找了好几个讲论语的书,比如《论语别裁》、《孔子的智慧》、《华杉讲透论语》、《孔子传...

  • 国学智慧——孔子和《论语》

    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语》中获取人生智慧。要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论语》和《孔子家语》都是非常重...

  • 读书分享:《说话的魅力》——刘墉

    《论语》里孔子说的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事情已经成为定局,就不多说了;已经无法挽回,就不...

  • 读《论语》解孔子(一)

    读《论语》解孔子(一) 《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是博大而深厚的,经过两千多年的穿越,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因为孔子...

  • 论语新视界082|流传千年的天下第一骂

    宰我是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 我们在《既往不咎》里说过,《论语》里记载了很多宰予的言行,《史记》给他作了一个很...

  • 2020-04-19 知识 ≠ 智慧

    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的圣人智慧 樊登老师解读的《论语》比较有趣,颠覆了对智慧的认知:原来...

  • 开卷有益之:《论语》选读第一

    书目: 《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 《四书集注》岳麓书社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著 《论语别裁》南怀瑾著 《四书释义》...

  • 跟着樊登打卡613

    齐帆齐微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论语益终生。每天学论语,每天坚持输出加深印象,汲取圣人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智慧:既往不咎,孔子的处世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ca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