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这两天,尽管春雨阻挡了户外运动的步伐,却也换来静心读书的宁静。人到中年,重读余华老师的《许三观卖血记》,心头难免生出太多不一样的感觉。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叫许三观的小人物,靠卖血抗过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家人遮风挡雨收获人生价值,而到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没人要了,精神崩溃的故事。
他的生活充满苦涩。从小父亲离世,母亲改嫁离开他,为了活下去,他走去乡下找爷爷,中途迷路,好在四叔看到他,把他背回了家,得以生存下来;他辛苦养了九年的儿子,却是替别人养,被戴绿帽,被别人嘲笑,最后还要卖血替儿子“还债”;饥荒年,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后,他又去卖血,才带家人吃上一碗阳春面;为了儿子在乡下过好点,卖血给他们钱,还请二乐的生产队长吃饭;一乐患重症肝炎,为了救儿子,他一路卖血到上海,中途差点丢掉性命。许三观卖过那么多次血,但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
在他六十多岁,打算为自己卖一次血,而他只是想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却被人羞辱,不能卖血。他每一次卖血,好像都有不能拒绝的理由。只是,哪怕有一点办法,谁又想去卖血?看着许三观一次一次为了家庭去卖血,生怕他真会在某一次卖血的过程中死去。
主人公的人生何其苦难。然而,许三观的生活境遇虽苦,但书中展现的他,以及周围人又是如此的善良和温暖,虽然有些粗俗,曾经有过恩怨,却总在生死攸关时伸出援手,寄予温情和最大的善意。
何小勇出车祸,许三观那么恨他,但还是让一乐去给他喊魂;许玉兰被批斗站街的时候,许三观不离不弃,每天给她送饭,还在饭底下偷偷埋红烧肉;即使一乐不是亲生的,刀子嘴豆腐心的许三观还是背他单独去吃面;闹饥荒的时候,许玉兰在许三观生日时给他多做一碗浓稠的玉米粥,许三观也给家里每个人绘声绘色“炒”出来一道菜,引来满屋子吞口水的声音;一乐生病了,二乐背上他冒着大雪拼死往家跑;何小勇的女人在一乐生病后,和两个女儿凑出了17块钱;林浦的人听说许三观喝水卖血,纷纷拿出家里的盐和茶水让他喝;来喜让他拿着自己的血去赚卖差价,自己抽血前还坚决不喝水。
许三观要一乐记住他的话,做人要有良心。或许正是这份朴实,这种善意,才换来周围人更多刻入骨子里的善良,和彼此间的温暖。
重读这本书,收获的不只是一个过去时代的苦涩记忆和人性善良,还有许三观式的一群人对待人生困境的不屈不饶,责任担当。正如董宇辉老师所说,《许三观卖血记》其实本质上不是一个卖血,它是一种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囚徒一般自救的过程。只要生活的困难不会消失,那种尝试通过卖血来克服困难的这种困境就不会消失。
时代在变化,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境遇、苦难的本质从未改变。许三观代表着一群被责任所驱动,视家庭为人生意义的人。人到中年,我们更能够在这个过去的故事里找到他今天生活的感受。
生活境遇没有改变,总有过不去的坎儿,当自己身后无人可靠,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也要坚持下去。身上扛着责任,不敢喊痛,也不敢喊累,除了坚强的走下去,别无他法。
年少时,只觉它是个故事,一个卖血人生的故事,现如今,才读懂许三观的苦,卖血的残酷与现实。幸好,故事的结尾,许三观和家人都还好好活着,许玉兰陪着他吃炒猪肝,喝黄酒,一起数落起年轻的血头。
朋友,当你觉得生活很苦,熬不下去的时候,一定去看看《许三观卖血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