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火热的夏季。时间已经来到了21世纪的19年,距离我十六岁的花季已经相隔了32年。
那个时候,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生活在何方,能过怎样的生活,会跟谁一起走过大半生。
每天看到的都是绿油油的农田,有着浓盖大树的村庄;每天要面对的都是为家人做三餐饭菜和干田里的农活;每天想的是,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每天忧愁的是,生命的意义难道就是一辈子跟父母一样种田吗?
初中毕业,便再也没有了上学的机会,多少个梦中,都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答疑解惑,背诵唐诗宋词,朗读英语课文------
然而,多少个现实,又都把梦境击碎。即使,利用闲余时间,自己背诵英语单词,自己找来高中课本读文言文,你的标签,依然还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不上学,你已经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那个夏天,天气依然炎热,棉花苗和芝麻苗已经长到大半人高,火辣辣的太阳,天空像个大大的蒸笼,树木,路边的野草都纹丝不动,到处都密不透风。
我独自走在乡间去往河那边的辛家集街,十几里路程,对于我这样的小女孩来说,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下,是会记住一辈子的。
脸热得通红,也没有水喝,尽量走在棉花或者芝麻苗留下来的背阴里。棉花苗株里面已经开了一朵朵白色的花,隐藏在一片片的绿叶之中,那花朵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酒杯,里面也许有蜂蝶在采蜜,也许有花蕊在吐露芳华;在我的记忆中,那日的棉株开的白色花朵,是那个年纪的我看到的最美丽的花朵,她伴随着我一路,在那个夏日闷热的土路两旁。影影绰绰,若隐若现,远观全部是绿色的棉苗,只有近距离,走在它们身边,才能发现它们隐藏在绿叶之中的绰约身姿,洁白无瑕,风情万种。
偶尔能看到一小片芝麻苗株,芝麻是随长随结籽实,芝麻开花节节高,就是形容芝麻笔直没有旁支,果实都结在主干上,一节一节往上累积,密密麻麻,很有特色。也是开着白色小花,只是还没有到繁盛季节,枝头都是青青的小籽小花,都是花骨朵儿。如果再过半个月,芝麻长到一人多高,顶上的白花完全开放,一层层,繁繁馥馥,仿佛一下子从清纯的小姑娘,长成了妖艳的美少妇,花开到极致,也是非常好看的。
边走还会有时摘掉挡住我前面的棉株的大叶子,叶子捏在手心,揉着搓着,仿佛玩着一件心爱的玩具,搓得只剩下一点 汁液,便会又摘几片叶子,就这样玩着走着,捏着搓着,也是自得其乐,蛮有手感的事情。有的棉株长歪了歪倒路边,又要扶起来,免得挡了后面赶路人的道路。
闻得到青草被高温晒出来的香味,也听得到远处村庄树荫里面的蝉鸣,但急于赶路的小女孩,最关注的还是自己脚下的泥土小路,巴不得快点到达自己学裁缝的那个小集,好坐下来歇歇,喝口水。
今天7月7日,儿子已经十六岁,高一升高二,暑假了,教育局不让学校组织补课,老师建议孩子们在外面上补习班。我跟孩子来到一家老师推荐了的补习班,书院街与解放街口的翰林教育试听课。本来说的是数学,不让家长进去,在我的申请下,收了我的手机,防止“间(敏感词)谍”拍照,让我进去蹭课。可是老师上的是语文,讲解的咏史怀古诗。
正好,我喜欢诗词,便认真的听起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刘禹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
这两首诗,都是借淮水曾经的辉煌,然后,当朝者只顾享乐,骄奢淫逸,最后亡国。告诫世人,只有勤奋努力,务实肯干,才能得保长久,国泰民安。
当然,老师讲得非常细致,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借喻古代的什么事件?作者当时处在什么历史背景?借古讽今,伤今怀古,诗词给人的感染力等等------
听着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我坐在最后面,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听着,时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十六岁,回到了自己可以上学的少女时代。原来,坐在教室里面听人讲解诗词,原来上学求知,一直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儿子坐在前面两排,偶尔回头,不知他心里可知道妈妈心中的感慨。十六岁,正是求学若渴的年纪,教室里面有空调,温度适宜,好像春天,手边还有一瓶百岁山矿泉水,随时饮用。渴不着,热不着,还有老师在授课。这些,在32年之前,是想都想不到的啊。
现在的手机游戏泛滥,摄取了多少少年的心智,成为了游戏的俘虏。多少孩子,半夜不睡觉偷偷玩游戏,白天瞌睡连天,坐在教室里面打瞌睡,浪费着青春年华,浪费着老师的辛苦备课讲演,浪费着宝贵的教育资源。
孩子,看看我们上一辈人对学习的渴望,看看你如今生活学习的好环境,只有加倍珍惜这大好的形势,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才不负一辈辈人的努力,才能让人类更好的向前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