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意思的教师

作者: 青风竹韵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3:15 被阅读144次
    做个有意思的教师

    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对“什么是好的教育”有这么一种通俗的解说,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所谓“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

    所谓“有意思”,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说的:情趣,浪漫,好玩儿,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

    或许因为我自觉自己为人足够有意义却不够有意思,一看到这种说法就从内心深处有种认同感。教师队伍中不乏有这样的兢兢业业者,他们严谨、认真,过于注重知识的规范和教学过程的模式化,他们在孩子们面前板足了面孔,用师道尊严的铠甲将自己牢牢捆缚。

    也有的刚上讲台时,笑容可掬,信心满满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可却被老教师严重警告,逐渐地被“规范化”。

    其实规范没错,错就错在打着“规范”的旗号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单一化、刻板化。以至于自己的教学毫无个性可言。

    记得我上小学时的班主任,当时教我们数学,教了些什么我全然不记,只记得她每次走进教室,上了讲台第一个动作,弯下腰去九十度,将嘴巴凑近桌面,使劲吹气,从左到右,直至将桌面上的粉尘吹落,幸好第一排的课桌离讲台还有一段距离,才不至吃了这粉尘。我常奇怪那老师教了我两年,我为何只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也许就因为她的课太过于程式化,少了趣味在里头,但不能就此抹灭了这位老师的功劳,而且,我确定自己的数学启蒙是由这位老师所得。

    而五年级时教我语文的陈老师,则有意思的多。她写字画画特别好,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办公室墙壁上自写自画的作品,让调皮的小男生竟把叫办公室挨两句骂当成值得炫耀的乐事。她在黑板上的板书特别潇洒,尤其是写“的”字时,陈老师竟用草书来写,尽管当时并不知道是草书,却痴迷于粉笔如游龙般的弯曲旋转。她还会带我们走出校门,观察庄稼,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讲课文时则会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得讲《杨梅》一课时,她跟我们讲她有个同学叫杨梅,那个同学怎样怎样,听得我们出神——人怎么能叫一个水果名呢?

    之所以翻出我近三十年前的记忆,就是想拿自己的经历来证明,最能吸引孩子的其实恰恰是课本以外的、关乎教师个人魅力、关乎孩子快乐的内容。我听过一些语文课,课本上的重点语句在大屏上打出来,各种方式去读,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把标准答案打出再读一读,如此一来,应试不成问题了,可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地被固化,课堂也毫无灵动可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意思”呢?我结合语文教学总结了几点。

    一、教语文而不要教课本。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要敢于跳出课本。课本上的内容孩子们一览无余,很多孩子其实通过预习就可以学懂,而且不乏部分优秀的学生已经掌握。而“有意思“的教师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俯视古今,联通中外;“有意思”的教师会利用教材中的空白点巧妙设计,激发想象,鼓励创造,活力四射;“有意思”的教师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焰,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沐春风……

    教材是语文,语文却不只是教材,我们首先摆正这两者的关系,跳出教材教语文,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二、提升个人魅力。

    语文老师应该是才华横溢的,写得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还有一副好口才,课堂上举手投足间传递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张口闭口间化枯燥为神奇,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

    三、做会讲故事的老师。

    语文教师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无论多么深刻的道理,他都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他还能根据需要,恰当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化作教育资源甚至课程资源,以故事的方式注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多年以后,学生也许忘记了一篇完整的课文,但课堂上老师的几句特别的话语,或一段有趣的故事,却一直印在脑海中。

    至于教师讲故事的技巧,书中有详细的讲解,每个语文教师都值得学习一下。

    大凡教育教学上的专家名师,首先都能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充满趣味的学习世界,做名师,让我们先从把教学变得“有意思”开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个有意思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f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