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我们准备去体验一下绿色旅游。一大早,我便和朋友们一起乘车前往乡村金榔。的士车飞奔在乌黑的柏油路上,虽是薄阴的天气,但大伙依然兴致很高。约莫个把小时,我们来到一座大山的脚下,一下车,便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寻着声音,驻足一望,好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
大伙三三两两地拾阶而上,我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缠住了视线,放缓了脚步,我在一座小石桥上坐定,清澈的山泉叮咚流过,不带一丝纤尘,光亮、轻盈,若隐若现。鳞次栉比的各种树木,杂然相携,异彩纷呈,有高大的榆树、槐树,翠绿的杉树、毛竹,茂盛的腊梅、栗树……清荣峻茂中夹裹着一丝秋的微凉,真正是洗尽铅华、荡涤心胸。不大的功夫,我们来到半山腰,只见溪水回环,清池漫溢,我忍不住俯下身去,手掬一捧清凉的泉水,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差点儿羽化成仙。待我抬头望去,一株硕大的桂花树,洋溢在溪边,真正的金桂飘香,洒满一地的琼花玉瓣和枝头的“珍珠玛瑙”一起散发着浓郁的桂香,氤氲出山的秋韵。我和大家一起在尽情赏桂,虽然没有朗照的月,但有薄薄的山雾相随;虽然没有丝竹管弦,但有清幽空灵的山风低吟,这些足够使我们心驰神往了。朋友指着树干上的简介,对我说道,这“桂花王”已有500年的树龄了,大概是明代中晚期的遗存吧。我若有所思地答道:应该在明正德时期,那时朝纲不振,上离郑和下西洋100多年,下至万历年间张居正裁汰贪官、任用贤能的改革70余年,似乎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余波,还萦绕在历史的回廊……树木应该是有感知的,她穿越时间的河流,抖落的是尘埃,承载的是历史和年轮……经历了几百年沧海桑田的这株桂树,一定为今天的国运昌盛、政通人和而无比地欣慰吧。而我们似乎也如天地之蜉蝣,在她的老根之外,奔走在春秋的时光里。应大伙之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口占了一首“咏桂花王树”:一树沧桑绿,几世风雨情。山深枝叶茂,村远古意凝。凌云不争土,遮雨尚护邻。清风弹指过,萧萧闻古琴。
走进乡村暮色将至,我们一行没有再向山顶进发,而是沿来路下山去了。走在半路上,我和一位同道的农民聊了起来,他说他平时开农用车跑运输,家里经济比以前大有改善,还说农村的生活和城里已没有什么差别,小洋楼在农村已是很常见了。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的村上——水龙村,去坐一坐,看一看,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眺望着雾霭深处的远方,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现代版的桂花源就呈现在眼前。
走进乡村朋友把晚饭安排在他的亲戚家。待我坐定,才发现主人不辞辛劳地为我们做了一桌可口简朴的土菜,有清煮小石鱼、青椒炒鸡蛋、凉拌香菜、清蒸玉米、锅贴南瓜饼……真是土色土香、别有风味。朋友的亲戚家好不热闹,大伙儿济济一堂,有山村教师、有经营商户、有小企业主、有犁田打坝的农民,大家相敬如宾,畅所欲言,话题从城市治污谈到生态旅游,从外出打工谈到龙卡使用的方便,从新农村建设谈到城乡一体化,山村人的见识真不简单啊。我还热情细致地介绍了信用卡、普惠金融等业务知识。他们兴趣很浓,表示了下一步的合作意向。我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啤酒的甘爽、佳肴的可口、话语的纯朴。这是一个足以让人回归自然、尽情畅饮的地方。
夜已宁静,我们付了餐费,又乘坐农家出租车,从乡间走过,融入城市的灯火……
走进乡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