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篇小说《悠悠人生》(90)

长篇小说《悠悠人生》(90)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3-10-29 06:32 被阅读0次

    1947年3月底,薛世光和潘耀南带了约2千几百斤花生油,从山东海边的陶栾出发,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这2千几百斤花生油,既是回巢无地区的活动经费,也是行程途中的掩护物,因为他的身份是行商,行商不带货反倒奇怪了。

    货物是由国区部下辖的贸易机构大成公司负责安排的。说起这个大成公司,那可是很有来头的,想当年新四军第七师之所以成为闻名遐迩的“富七师”,大成公司功不可没。

    抗战期间,新四军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第七师。七师是新四军中最小的一个师,但因为身居中国四大粮仓之一的皖中平原,同时也是全军最富有的一个师。当时新四军里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诗中说:“ 七师小弟弟,吃穿无忧虑,钱多粮又足,抗战乐悠悠。”

    据军参谋长赖传珠日记的不完全记录:1942年底至1945年春,仅七师上交军部的现款,约达5300万元法币(按当时价,折黄金26.5万两)。其中,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的一年间,上交现款高达4400万元。按当时国民党D军队的供给标准,可供20个甲级师的一年供养。是1937年11月至1940年12月,国民ZF给新四军拨付总经费(不足220万元)的20倍以上。此外,还上交军部大量军需用品。

    七师的富足,与他们自身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七师建立之初,军费来源主要是靠“打资敌”,就是打击资助日军的汉奸商人和地主,没收他们财产,充作军费。但这样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只有碰上了才能打,打了才有的吃,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又因为抗战时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一般的地主和富裕户只要不资敌,就不能打他,打了就违反政策。总之,生财之道很狭窄。

    形势迫使七师的当家人曾希圣必须尽快出招,而曾希圣作出的第一大决策,就是招揽财经管理人才,建立根据地的经贸体系。

    为此,他利用到军部及华中局汇报和参加华中党校学习之机,到处“挖人”。当时,华中局已成立了由曾山领衔的财经委员会,掌握了新四军中几个有名的财经高手,其中江南6师的蔡辉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当时正在华中党校学习,曾山原打算等他学习结束后调他到华中局财经委工作。恰在这时,曾希圣得到一个重要消息,原六师师长谭振林即将调任二师政委,并打算把蔡辉带到二师去。于是抢先找曾山要人,曾山权衡再三,认为皖江地区是军部未来财源的重点,最终决定将蔡辉调往七师。

    用了一个人,走活一盘棋。蔡辉一到皖江,即提出了紧急筹措资金、粉碎敌人封锁的七条应对措施,从而迅速扭转了根据地的财经困境。

    七条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无为县沿江的汤沟镇,建立一个同敌伪顽统治区开展三边贸易的经济特区,并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经贸委员会。

    经贸委员会对外称作“集成公司”,取其集大成之意,后来索性改为“大成公司”。

    为了强化对大成公司的管理,七师派重兵驻扎汤家沟沿江一带,对港口和渡口严加封锁,禁止大米私自出境。对江芜湖驻有日伪的“军粮统购委员会”,他们收不到粮食,只有通过粮商从大成公司这边高价买进。日军生怕绝了粮源,不敢轻易地侵占和骚扰汤家沟。

    特区通过大成公司实行“以出养进”,即以粮食出口换取军需和工业品进口。当时上海的粮价是根据地的三四倍,根据地的工业品价格是上海的三四倍,这样一出一进,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汤家沟重新开埠通商的消息,迅速传递大江南北,加上税低、过境安全、商品丰富,吸引了大批上海、南京、芜湖的商人前来投资经商,一时间万商云集,都来和大成公司做生意。江北的粮油、土特产品在这里集中,流向江南;江南的工业品在这里转口江北广大地区。至1944年春,汤家沟已成为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辖区最繁华的商埠,被誉为“小上海”。

    抗战胜利后,七师奉命北撤,大成公司也随之迁往鲁南。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后,大成公司从七师剥离出来,划归曾希圣领导的国区部。大成公司实际上又回到老领导手中。

    大成公司在海边的陶栾有个分公司,南下干部都是都是由这个分公司统一转送。薛世光和潘耀南赶到陶栾时,分公司的负责人陈联九,已为他们找好了一条去上海的商船,所带的货物也由分公司提供,并事先装载到船上。

    一切安排就绪,二人登船出发,这服务工作真是做到家了。

    他们所乘的商船是条小船。船小怕风浪,在海上航行不到一天,遭遇台风,小船不敢强行,便在避风港停了两日。

    台风过后,再次起航时,风向变了,逆风行驶,船速始终快不起来。更糟糕的是,这段海域还有海盗,先后两次遇到挂着骷髅头旗帜的海盗船,向商船开枪恫吓,威逼他们停下来。

    所幸小船的优势此时发挥出来了,商船船体轻操纵方便灵活划得快,海盗的大船反倒因逆风阻滞,笨拙了许多,追赶不上只能靠开枪吓唬他们,也就是有惊无险。

    船到苏北海边,遇到还乡团的船在海上巡查。不过,他们这条商船上的老板和船老大都是苏北人,和还乡团的人熟悉,两船相遇时互相讲了几句客套话,对方也没上船检查就放行了。

    就这样,原本只需5天的航程,却一共走了10天才到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小说《悠悠人生》(9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hf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