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疯狂原始人2》观感 (绘本课堂)

《疯狂原始人2》观感 (绘本课堂)

作者: 澳子牛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11:27 被阅读0次

    周末带孩子去刷了《疯狂原始人2》,虽然距离第一部已经过去了7年,但电影一开场,就把人们拉回了那个充满笑声的原始时代。

    穴居人咕噜家族在寻找新家园的路上,意外遇到了一个文明人家族。

    铁憨憨的原始人闯入了“现代”家庭,像极了父母带着不懂事的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进屋还不到五分钟,你的孩子就打碎了桌上的果盘弄坏了沙发上的玩具还把果汁撒了一地。

    在朋友望着你的孩子宽容又意味深长的笑容里,你如坐针毡狼狈不已。

    看上去,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

    穴居人家的女儿小伊整天出去疯跑,和野兽打架,和飞鸟夺食,大自然里练就了生存本领。

    文明人家族的女儿晓晓接受着现代的文明教育,讲规矩懂礼貌,父母用一堵高墙将她和外界世界彻底隔离,她像个安逸富足的小公主,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世外桃源。

    但不同的家庭也有一样的烦恼。

    小伊的老爸瓜哥信奉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从小到大没有和女儿分开过,担心女儿恋爱后会离开家,不停地破坏她和男友的二人世界。

    晓晓的父母将高墙划成她的警戒线,严禁她离开家去墙外的世界,当晓晓跟着小伊偷偷跑出高墙,彻底吓坏了爸妈,像极了生活中那些对儿女保护过度的你我他。

    爸爸妈妈们不知道,他们的烦恼,却是孩子们探索新世界的开始。

    小伊走进男友的家庭,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睡在自己的床上,知道了什么是“隐私”:隐私不是一家人睡觉都要在一起,“隐私是只闻自己想闻的臭袜子。”

    晓晓看到小伊身上的伤疤,才知道高墙之外还有一个自己不知道的世界,她见识到了那个世界的绚烂和“危险”,她的手掌被蜜蜂蜇伤,第一次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伤疤。

    小伊的爸爸也曾为了保护她禁止她走出洞穴,所以,当小伊听到晓晓描绘父母为何要建起高墙的时候,一语戳破真相——

    “原来这就是你们家的洞穴。”

    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两个女孩面对的困境却是一样的:父母的不肯放手、过度保护,让她们没法实现真正的独立和成长。

    从未越过高墙的孩子,是没有机会受伤留下伤疤的。

    伤疤其实就寓意着成长。

    前阵子发微博,感慨去孩子读大学的城市租房陪读的父母,无法让孩子学会独立。

    有网友留言:什么叫独立?

    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遇见困难、委屈憋在心里不说出来就是独立吗?

    既误读了父母,也误解了独立。

    独立意味着孩子有自己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比如搞清楚学校里有几个食堂、去哪里打开水去哪儿晒被子、日常上课地点和课外活动安排、去哪里买日常用品等等。

    有人际交往和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比如跟老师的日常沟通、跟宿舍同学相处、闹别扭了知道如何解决等等。

    独立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沉浸在委屈里。

    但现实中,独立在每个家庭中的定义差别很大。

    有的人大学毕业了,觉得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都是天大的委屈,因为从小到大这些活儿都是爸爸妈妈替他包办了。

    也有些孩子,小学阶段就把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等生活技能掌握得很好。

    有找工作当天找不到面试地点,地图不知道查而是打电话问面试官的成年人,也有从小和家人外出就自己查地图、规划线路、做旅游攻略的孩子。

    每个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习得,和父母放手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大学了还不放心孩子可以独立面对这些,想着冲锋陷阵替孩子遮“风”挡“雨”,看上去似乎是爱,实则是剥夺孩子长大成人的自由和权利。

    让孩子学会独立,原始人的生活里处处都是教育。

    文明人父母信奉有隐私才有独立人格。爸爸菲尔有个秘密洞穴,他会找借口躲开妻子和女儿,在那里蒸桑拿、喝鲨鱼奶。

    像极了借口加班躲在办公室里打游戏的现代老爸。

    成年人需要隐私,孩子也需要空间。

    前阵子喆同学开始强烈追求“私密性”。

    洗澡时如果爸爸在卫生间,他会请爸爸出来再进去洗。看书时我进去他的房间,他会跟我说:“妈妈你吓了我一跳。”自己随便写个标签,也一定是他允许的时候我才能看。

    有天我把list给他写好,他干脆抱着一堆书跑自己房间关上门。我敲门,告诉他我可以不给他安排具体时间,但该做的事一定要按时做好。他很真地答应,关上门拒绝我进入。

    那一次,他完成任务的效率很快,我郑重地表扬了他,看得出来,他很有成就感。

    当孩子开始和父母强调边界感的时候,他们的独立之路就悄然开始了。

    让孩子独立,就要给他们空间。空间让孩子拥有了自主权,自由也意味着他多了一份责任感,更有信念去完成该做的事。

    小伊的哥哥坦克,在文明人家庭里第一次见到了“窗户”。

    他迷恋上这个新玩意,从白天到黑夜坐在窗户前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连出门都要带着一个小号的“框框”。

    窗户的英文是window,另一层意思是电脑Windows系统。坦克爱不释手的大小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脑、手机和iPad。

    沉迷在窗前的坦克,就像沉浸在电脑、手机、iPad里的现代孩子。

    爸爸试图让他离开窗户,他大吼着“不要控制我的人生。”

    后来,坦克被迫离开窗子走到户外,把眼睛从窗户上移开的他,感慨“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好看啊。”

    电子游戏的设计连成人也容易沦陷,何况几岁的孩子。

    喆同学没开学的那段日子,也有点迷恋游戏——小伙伴们多多少少都玩,他也会有了很强的好奇心。

    一开始我严防死守,越是不让他玩越是想玩,就开始动歪脑筋,比如早上起来看我没醒,就偷拿ipad躲被窝里玩;我改密码,他就趁我睡觉,把平板拿到我跟前偷偷面容解锁。

    我意识到坚决制止不是解决方法,于是跟他约法三章,每周安排固定的游戏时间让他玩,但每次必须严格执行,按时关掉。玩了一阵子,他知道了游戏是怎么回事,他有了别的关注点,兴趣也就慢慢转移了。

    不管在什么教育坏境下长大的孩子,天性都是一样的,喜欢感受新鲜事物,做没做过的尝试。

    晓晓奔向高墙之外的世界后,第一次受了伤。

    她伸出被蜜蜂蜇伤的手掌,第一个反应不是害怕不是疼,而是兴奋地大叫:“我也有疤了!”

    这就是孩子的视角才会有的感受。

    成年人,大都是站在大人角度去看问题,看到的都是危险、可怕、不应该,当我们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的时候,才知道未知对他们而言是多么多姿多彩,而有机会去感受这一切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那么我们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那堵墙?

    孩子需要的那堵墙,不应该是障碍,应该是底线。

    “墙”其实是规则。

    除了要学会独立,也要学会遵守规则。

    学校规则、社会规则还有家庭规则,这些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不让他们置于危险危害的底线。

    在这个规则之内,给孩子空间,让他们体验,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做判断和选择。

    因为担心和舍不得,父母总是在“保护”和“放手”之间患得患失,但最终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刻学会释怀,目送孩子跟自己的伙伴一起,飞过高墙,奔向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疯狂原始人2》观感 (绘本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jn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