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858/accbd41a6748be45.jpg)
上图是张成昱教授去年在海棠的作业,内容要求写海棠社的任一成员。
当时我在简书发现他时,他还是一个在深巷子里默默耕耘的诗者。
他是清华才子,我将他请到了海棠社,力荐他做评审老师。老师不但谦和而且幽默,戏称我为“大伯”(伯乐)。他现在坐拥粉丝十几万呢。
不说了切入正题,用这张配图是因为张老师这首《临江仙》写出了我的个性:“纳兰根骨木兰魂”。虽然有些过奖,但我还真的是侠骨柔肠。君不见我的简书头像用的都是侠女?
有时还毒舌,美其名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不喜欢甜言蜜语,不会溜须拍马。你能接受就接受,不接受也不强求。
有人说我这个性一般领导不喜欢,我说偏偏我的领导就不一般。别人都喜欢奉承他,就我不。有时我想辞职还辞不了,人家说你走了我到哪里去听肺腑之言啊,哭笑不得。
说了同事再说朋友。朋友之间走得太近了似乎不太好。我有两位闺蜜就是如此,由曾经的形影不离到现在的心存芥蒂,她俩分别都跟我诉苦。我打趣说,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跟你们都保持距离了吧,不然我也与你俩一样。
“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的一个著名的命题。
其实早在年少时我就有所体会,无论多好的朋友都要做到“亲密有间”。哪怕是恋人之间,真的“亲密无间”的话反为不美,不然怎么产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再说了,有的人只适合远观,距离近了看得太清了就会失望:原来他(她)不过如此。
可见世间的美往往存在于各自的想象中,一旦触及现实就难免遭到破坏。所以才有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之说。
在这个欲望横流的尘世,人与人之间有的东西不宜轻意触碰,一旦碰了你就会有所失落。
青春无恙,岁月有敌。岁月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无论地位、无论美貌、无论财富,终归于土。
曾听闻,我们今生拥有的若是平常人缺乏的东西,那大多是前世累积的福报。如果你不珍惜就会得到报应,这种报应可以在现世也可以在来世。
我不懂玄学,但我也不排斥。我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由心生之说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随着阅历的增长,有些事情真的不可计较短时间的得与失,有时“得”就是“失”;“失即是得”。个中滋味得由我们自己去领悟。
就像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林徽因,说起徐志摩对她的爱只不过是他想象中的自己而已。千百年来的人与事,有多少是流于烟雨中的传说?
正如我们学习美学,不就是利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利用“通感”来捕捉形象和情感的共鸣吗?
人生于世,能活出自我就算没白活一回。如果想要周遭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有可能吗?那你得有多圆滑、多虚伪、多疲惫?
所以我不想活得那么累。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还是我,不增不减。正如我微信头像上的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