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多元视角会更好地启发想象力,但人们还是会非常好奇在科学家的头脑中思维逻辑过程的相似之处。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有两位数学家亨利·庞加莱和雅克·阿达马,他们多次描述过自己想法的产生过程,有颇多相似之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的过程中,首先都要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阅读一些文献,对于研究问题的讨论以及尝试性的探索。之后的酝酿期,这个问题会被搁置在一边, 而且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或者有继续研究的灵感,也许直觉会提示他们中间的错误,如果处理问题的推演过程顺利,才会在这条可行的道路上继续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会强调一种无意识思维的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无意识推理对他非常重要,有时候将难题先搁置一遍,让思想沉淀下来,就会有新的思维方式出现,而这常常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在意大利语出有趣谚语叫“夜晚给人灵感”,在许多语文中都有类似的说法,夜晚是思想的海洋,对不确定的事,可以先问问枕头。如果白天的工作已经让人精疲力尽,找不到答案,先切换一下频道,停一停都有可能是解决之道。这个方法在作者身上屡试不爽,他经常在电脑上编写程序时会出现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但一遍又一遍又找不到错误。通常他会把问题先放一放,之后重新检查程序的时候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看似无意识的过程也许有着我们无法了解的内在驱动力。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有遣词造句,仔细想想,人们如果不借助话语来思考一个问题会发现有一种无力感。语言是可以讲思维,理性和形式化的一个工具。语言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可以彼此连接,相互吸引,还像数学中的算法那样具有推演功能。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会自然的产生连接。这些信息的交换也可能会影响到彼此的思维方式。语言中的一些逻辑帮助人们记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一定的语法规则里,尚未表达之前可能已经有句子在脑海中浮现。
然而语言形式不能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展到极致,能够说出来的思维,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脑海中的思想首先是以非语言形式出现的。非语言的思维必定出现在语言思维之前,事实上人类语言发展也只有几万年,在此之前,人类不可能是没有思想的。可见思维的历史远比语言古老的多。只是想用语言工具来研究,非语言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一种无意识的形成对新思维非常重要,也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中的灵感来源。爱因斯坦认为完全有意识是一种很极端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因为思维中总是包含了一些无意识的成分。这可能就解释了直觉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