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王小波全集》一感

读《王小波全集》一感

作者: zakka匠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15:42 被阅读28次

    有人说:30岁之前不得不读王小波。这话我初听是半信半疑又不愿验证的,所以一直没机会接触他,只觉得他很神秘很成熟很有智慧,或者说了一些让年轻人为之信服的几句话,仅此而已。

    我读书是随机的,因为我并不像同龄的很多人一样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的书籍资源,直到昨天我在会议室里的书架上一排排的扫视中发现了“王小波”三个字,索性拿出读他一番,以解心中好奇之痒。

    王小波人到中年便早早离去,至于他离去的原因我尚且不大清楚,也对他不甚了解,却依然为他生命的过早凋谢而惋惜,或许他并不会因为我的惋惜而感激。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我不想谈论那个环境的对与错,因为一旦对其他事物进行了轻易的价值判断就等于把自己划分了阵营,不论划到那边对自己都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况且自己并没有经历过那段特殊时期就妄加价值判断,可能客观上就不准确,还容易引来别人的是非之议,被别人看做愚蠢和浅薄。我想说的是那段时期对于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特别有话说,当然是处于那个时期的或者从那个时期挺过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嘲讽或回味或批判或写实,把那个时期的种种情景努力的重新浮现在人们脑海,并告诫后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王小波全集》是一篇杂文,副标题是沉默的大多数。虽然我之前一直沉默寡言,被妈妈批评道:在心里做事。可我现在却很难和作者起共鸣,原因就是近几年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身心有些放纵,过度的自由以至于让自己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之前有人管的时候那样拘谨,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沉默有什么好或者什么不好,我的意思是在大学里受到了来自各种各样的信息河流的冲洗,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勤于思索,踏实做事,而是变得越来越浮躁,很多事往往很难坚持,很难沉下心去做并做好,经常是三分钟热度,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却大多数都不是做的尽善尽美,拿我大一暑假的时候去武汉学手绘的事来说吧,那个时候以为自己是抱着热爱手绘的热情,专业的需求和努力学好与专业有关的技术技巧的决心,结果到了那一个星期下来以后开始偷懒,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能拖就拖,能不交就不交,接着就是直接不交作业,上课跟着老师画画,晚上不再熬夜完成作业,后期离结束还有两三天的时候感觉再难继续下去,一狠心订下回学校的车票,灰溜溜的回去了,听说最后两天老师会教我们一个大作业,带我们画一个国际的名建筑,我没有坚持到那天自然也就没有名作值得自己骄傲,骄傲在这里用的对不对呢?一开始觉得应该用“炫耀”一词,但感觉不符合中华民族“谦逊”的传统文化,遂改成了“骄傲”,也可能不少部分人会觉得装和笔谐音的那个字,随他去吧。

    沉默的大多数只是这篇杂记里的第一篇,编辑让这篇杂记首当其冲应该另有深意吧,果不其然,读了开头便被带入,非常贴近现在的生活,而我所代表的应该是当代一部分青年的生活,而作者是那个年代的人,写出的文章至今还能贴近我们的生活,不由不使人折服。他在这里面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多年以来保持了沉默,为此他给出了这样一个说法: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是啊,如今的社会,通讯变得方便快捷,人人都是一个自频道,有着自己的话语圈或者朋友圈,说话的内容较之以前变得更加容易传播,不少的的人开始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像王小波说的那样“争夺话语权”。于是话语便多了,话语一多,引发的问题也多,有的仿佛拉帮结派,共筑阵营,有的则是相互抨击相互指责,有的则是在话语中掺入谎言,或者隐瞒部分真相,甚至凭空捏造事件。。。总之真真假假浮浮沉沉,话语圈变得不再真实和可靠。王小波说这世上的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而他就属于这最后一种。人人争相表达自己,就会使得沉默变得可贵,多数人说话是为了什么,无非是希望其他人相信他们的话语、肯定他们的价值观、给他们一些期望的回应、甚至希望或者要求别人做出些改变以达到他们的预期以及为了某些利益。此外,话语的滥用,也导致话语变得良莠不齐,鱼龙混珠,但我们还是需要交流,需要沟通,我们离不了说话,也并不是说沉默就一定好,只是希望沉默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明辨是非,不至于被别人的谎言欺骗,不至于轻易的相信别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轻易的被别人的思想支配做出改变,让自己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知道说什么,把自己表达真实,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小波全集》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kj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