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魅力的老师
怎样的老师,才是个有魅力的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我心目中,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个有魅力的老师。而老师的魅力来自哪里呢?仅有亮丽的外表,动听的话语,优雅的举止就够了吗?远远不够,老师的魅力来自以广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以无私的爱心滋养学生。
(一)以广博的学识征服学生。
吴琳先生在回忆他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时,说: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总能抓住你的心。她常常娓娓道来,总能把你心中的期待表达得准确到位,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你随着她的言语,或忍俊不忍,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酷爱读书。后来,我发现,我当时读的书,竟然都是她在语文课上引用过、讲解过或是不经意间提起过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便以为,语文就像滋润心田的山泉,应坐在幽谷中静静地听。学习语文,好比听泉,而语文课堂,便是那山泉流过的地方。
课堂上,老师对所教授的内容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如同己出,教学时得心应手,激情满怀,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皆成妙谛;这样,学生也如坐春风,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常常会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悠然心会,妙不可言;使师生共同浸淫于丰富、和谐、温暖、澄明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具有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艺术魅力,这样的教学是一中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精神的享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广博的学识作支撑,否则,教师是难以进入达到课堂自由的艺术境界。
(二)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从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更是精神的熏陶,人格的感召。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我们中国也有句俗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确,教师的人格魅力常会对学生产生久远的影响。
学生离校后,他常常忆起的不是老师所授予的哪些知识,而是老师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老师的言谈举止会在他们心坎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让他们难以忘怀。前不久,我在车上遇到我十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他认出我后,既是让座,又是握手,如数家珍地谈起他过去和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提到老师如兄如父,亲切待人,提到老师长说的一句话“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学中,有些学生作业,没弄清题意,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没弄清楚,就匆忙下笔,结果错得一塌糊涂,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费劲儿!
常言道,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而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教学生多少知识都无关紧要,知识是教不完的。即使你不教,学生可以自己学。但是,你如何做人,教学生如何做人,却影响了学生一生,
现在讲课改,在讲怎样教的同时,我想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怎样当教师,教师要以怎样的形象出现,要给学生以怎样的影响呢?
(三)以无私的爱心滋养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每个孩子是教师职业必备的条件之一。有教无类。教师面对班级数十位孩子,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一出生就接受不同的教育,但无论是聪慧还是愚笨,是健康还是残疾,是富有还是贫穷,是整洁还是邋遢,他们都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希望,牵系着每个家庭的福祉。他们都应该受到老师平等公正地对待,让他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师的爱就像和谐的甘露、和煦的阳光普降,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老师的爱就想催化剂,有老师殷切的期待、适时的鼓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老师春天般温暖的怀抱中,他们又怎能拒绝成长,不会成材呢?
一个老师若能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学生在校一定会生活得愉悦,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说:“一个人一生中要是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那他是个潜在的罪犯;一个人一生中若遇到一位好老师,那他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可见,一位老师怎样,对学生影响之深远。可以说一个好老师,必定是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必定是富有魅力的。
当然,老师的魅力不是由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综合素质的显现。但能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老师,必定是富有魅力的老师,否则,别无他途。
努力做个有魅力的老师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