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读书
明明是抗日英雄,却构陷成“太监”,《人生海海》空间写作分析

明明是抗日英雄,却构陷成“太监”,《人生海海》空间写作分析

作者: 人鱼薇沫 | 来源:发表于2020-08-02 08:58 被阅读0次

    一趟旅程,隔断了我试图分析《人生海海》最重要人物的意图,一个亲人去世,让我神思恍惚至今。

    但自己挖的坑一定要填,否则上校这个人物终会在眼前不断闪烁明灭,眨着他的浓眉大眼,不肯在我沉浮的精神海洋里从容回归去自己的人生。

    刚刚读了两本启示性更大的书籍,所以对于《人生海海》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读这类影响深厚的书,还是须得以庖丁解牛的思维,条分络析的划整为零,努力试图与作者的思想更接近一些,更融合一些,方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小说面面观》中的福斯物说:不论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实际上都是由两种生活组成的——时间中的生活和由价值衡量的生活—而且我们的行为也如此简单符合这种双重标准。

    这话让我猛然一惊,这就是小说的重要组成元素,读了这么多年的小说,刚刚能够发现,小说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道来,它仅只是抓取最有价值的部分展示给我们看,而有些能力出众的作者,力求把时间排除在外,运用空间感来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

    他们擅长把时间这线的钟表藏匿于小说的网状线索之中,比如《呼啸山庄》,古龙的系列小说,卫斯理的小说,有些是作者故意混淆时间,以造成一种阅读难度,产生让人思考的冲动,而有些是创作中因时间跨度而导致的,在阅读同时去探寻时间线也是种有趣的思考方式,更进一步帮助我理顺逻辑,搞清次序。

    而空间感之说来源于毕飞宇的《小说课》和我最近在看刘娟的散文《遥远的向日葵地》 

    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空间感,再来谈《人生海海》中运用空间感来让我们感觉深邃的故事倾向。

    空间感是建立在时间感之上的,文字有空间就会令人有一种层次感,而不只单线叙述那么单薄,空间还会让人感觉文字的廖远和空旷,有一种从远古涌来的巨大回声感,让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无限绵延。

    李娟这一点非常历害,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新疆,那种茫茫戈壁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空间延深,再加上她精准的描述,有时候一两句话就会产生这种感受。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李绢《遥远的向日葵地》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太美了,生活上的贫穷和精神上的富裕给了李绢现成的素材,这篇散文叫《浇地》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整篇文章的中段都写得极美好。

     再来说空间感,空间感不仅只是这样辽远的感觉,《诡秘之主》中的叙事方式,是由几个不同人物各在不同区域,同时间段发生不同事件,最后归为一个线头所组成的,这也产生了空间感,作者强大的写作组织能力,让他在不同人物不同地区之间切换自如,游刃有余。

    当然作者爱潜水的乌贼自己也说,写得非常痛苦。但好的作者就是自己难受,让读者舒服。

    《人生海海》对于上校这个人物,实在很难用单线结构来写明白,时间段跨越很大,人物复杂,又涉及很多隐秘之事,如何能够把这么多线索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人物丰满立体,呈现多种不同面貌,想必作者颇花了翻心思来设计。

     首先是通过“我”一个孩子的眼睛,来看来听来观察,带着客观的判断,因为孩子的眼睛最纯净,也最事无巨细,他们的关注点和成人截然不同。

    村子里的上校就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爷爷口中的他是“太监”是滥人,而我眼里的他是有威望的,有情趣的(家里有好吃好玩的,还有猫),救命的“上帝”(用亲戚家的耶稣受难像来暗喻上校,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而父亲的稳,恰恰投射出了上校的另一道影子,他虽然有军功却不狷狂,知道取舍。

     当事情发展到上校被批斗,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多时,“我”偷听到老保长的一番话,那是一段腥风血雨的谍战故事,我非常喜欢这一段作者用的笔法,疾风迅雷般的语言,类似评书,又类似快板,有节奏,有韵律,再加上保长的叙述,关键时刻的打住,我们像不像在某个空旷的场地,听到一声“惊堂木”: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可惜没有下回了,老保长式的回忆到此结束。

     接下来又是叙事,关于上校的逃跑、批斗、疯狂,似乎到了这里,就船行山前,进入死巷了,上校带着他的秘密疯狂了,我们再也不知道他的肚皮上到底绣了什么字,但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他的金手术刀在不同的时期代表不同的荣耀,当然也成为凶器,割了小瞎子的舌头和手筋。

    在这里,我提一嘴,有个朋友留言,说太残忍了,小瞎子罪不至此。

     其实小瞎子代表了什么呢?他不仅仅是一个弱者,他代表的是完完全全的人类之恶,作者设计之初就写了小瞎子是骗局下的产物,母亲不爱抛弃了他,为什么?因为他是恶的代表,他代表了谣言、无知、污蔑和忘恩负义,这点在小说的最后点出。

    小瞎子害得”我”家破人亡,浪迹天涯,过了几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我”可以不计前嫌的原谅他、帮助他,结果他在QQ上却又起谣言,说“我”的父亲和上校真如爷爷口中那样有不伦之情,令“我”通体生寒,小瞎子还污蔑我的父亲“ji jian”了他,真是满口喷粪,毫无证据呀,若不是他为了夸大其词,说父亲卖了上校的金刀给他治病,而最后上校死后,林阿姨把金刀送给了“我”,就根本无法证明小瞎子往死人身上泼脏水的恶行了。

    想象一下,小瞎子这样的恶,是不是键盘侠?是不是网络诈骗犯的代表? 

    如果这样去理解,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要禁他的舌,断他的手了,这里面是有隐含意义的。

     上校最终的身世之谜由林阿姨来完全解开了,这个空间感完全补齐了之前上校的人生空白,我们彻底明白了上校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我们也更加的不明白上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善良、聪明、勇敢、睿智而又不拘小节,敢于以身犯险,他仅仅是个人吗?不不不,他代表了一批潜伏在日本人、国民党中间的间谍,也代表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志愿军,他身后站着无数的人,所以你看不到上校的真身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小说中,他的相貌是模糊的,只有皮靴、大衣的符号性描写,从来没有认真展现过这个人的面部描写,但是,我们懂了,我们看到了,我们心里有一个活着的上校,有无数个虽然死去却永远守护着我们的英灵。

     空间感出来了吧,上校高大的背景是一座纪念碑。

    毕飞宇的《小说课》里细致的分析了冰山理论,我一直强调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直到读了《小说课》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冰山理论,如果可以理解,再看《红楼梦》看《人生海海》的时候,会感觉毛骨悚然,鸡皮倒竖,神经炸裂!

     我为什么如此说?《人生海海》最后有一个细节,林阿姨在送上校的晚上,一共说了三次:“他还不走,他真难能活”当时我感觉怪怪的,以为这是一种解脱,一种不舍和一种眷恋,可后知后觉的我在半个月后才悚然一惊,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头子,你走了,我就陪你走,我真的是在这个世间活够了。”

    林阿姨不知是从什么时候抱了必死之心,或许是在当年上校不肯娶她,又或许是在她被别人夺了童贞,后知后觉之时,又或许在上校疯癫之后,但她不能死,上校不走,她就有一份沉重的责任。

     她本该天真烂漫,却过着未老心死的日子,林阿姨这个人物,未着多少笔墨,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冰山理论。

     当你能真正懂得冰山理论的时候,你就会在同类的书中看到另一个镜像世界,另一个倒影天地,另一个深刻寓言故事,沉重而又恐怖的人生真相!!!

    最后再说一下父亲这个角色,工具人,起到铺垫对比,起承转折的作用,也是上校的另一个分身,另一个映射,父亲老实巴交,一生平淡无奇,虽然中间失父丧子,有些波折,但结局小儿子衣锦还乡,幸福团聚。 

    这何尝不是上校应该有的人生?可惜他永远无法像发小一样,平安度世了。

    上校这样的人,只能生活在另一个无牵无障的二次元世界,功成身退,回归童真,再没有俗世的纷争纠结,自有别人守护他纯白如雪,衣香无垢

    另推一下《小说课》有解读《聊斋》《红楼梦》的深刻文章,这是毕飞宇面对鲁迅文院的学生讲的阅读理解课。

     鲁迅文院呀,莫言、严歌苓,许多顶级名家都在这里学习过,我梦里的最高殿堂。

     《小说面面观》是评批家从另外的角度来解读小说的,写得非常深刻,建议能读中级难度名著的朋友看看。

     终于把《人生海海》写完了,如果我心中块垒还未抒尽,也许会再写一篇书评,这种杂感也许会写写《芳华》,如果想跟读的朋友,可以提前去读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是抗日英雄,却构陷成“太监”,《人生海海》空间写作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qp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