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最近,我自认为自己比以前的自己成熟了许多,还真真的体会到了自己的成熟,可是今天有件事情的处理,还是存在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正因为在「得到」上学习了很多的课,了解到,每个人都是在成长的,对自己不要太苛刻的批评,发现问题是好事,正好检修一下自己,所以我决定把它写出来,写出来能够使自己站在另外一个空间,像是读别人的故事一样,去理性思考。
写出来,还有另外一个发心,是因为上周的60秒演讲训练主题,主题是本我、超我与自我,因为规定的这三个主题,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去发现,为了能够顺利的交个满意的作业,所以这回才要深入去学习、思考,并且要把学习和思考的结果用演讲的形式呈现出来。
今天上午运作了一件家常小事,这小事儿让我处理的并不利索并不爽快,我感知到脑袋中的三个小人在斗争,在互相为对方的立场考虑,又很希望两全其美,又希望面面俱到。通过这件小事,我发现我的思考模式、处理模式、以及沟通方式,这些都似曾相识,也就是说我体会到自己过往处理起事情来,大都是遵循着一贯模式,并没有大的出入。所以引起了我的警觉,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我们大脑的惯性思维是一个寻常模式,那么我可以套用到另外一个领域中——工作、赚钱。我还没有赚到第一桶金100万,为什么没有?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外部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大脑的思考质量,大脑的思考质量引发行为,所以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一直在重复着旧动作旧思考,却妄想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00万,这是大白天做梦的节奏啊!
基于这三个程度的推进,即「得到」上学习,「60秒主题演讲」输出,「家常小事」的实践,推出了我今天的思考。
写到这里,我觉得太棒了!真幸运啊!我为我今天的开始跳脱出来思考而高兴!也许今天就是我通往第一桶金的起点!
事情是这样的,你也看看,跟我一起来分析分析。
早上,讨论孩子上午上完课之后去哪里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到我单位附近的小区去玩大滑梯,玩儿累了可以到我单位来看绘本,等我下班一起回家。孩子同意了,可是没有大人陪同,我问她想不想和她一起学画画的同学一起,她说不想,想找她弟弟去,我也同意了,并且帮助联系妥了。这时候,我想到孩子同学的妈妈,有可能会问我下午有什么安排,所以跟孩子沟通了下,如果同学妈妈问起来,我怎么说,孩子让我说没什么安排。我了解到了她的想法,她今天不想跟同学玩,想和弟弟玩儿。
我也跟老公沟通完毕,让他下课去接孩子吃饭,然后送到我单位来。孩子弟弟那边我也通知完毕了。
果然如我所料,孩子同学的妈妈上午跟我联系了,问我孩子下午有什么安排,我微信告诉她孩子下午来我单位。她说也不知道下午带孩子去哪里,没有地方去,交流了好一阵子。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扛不了交流,刚一开始还好,我始终坚守底线,因为我知道不能邀请她来,已经都提前安排好了。可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对她没有地方去这件事,产生了善意,“超我”很想邀请她一起来,“自我”告诉我,要坚守住底线。聊着聊着,同学妈妈聊到她老公非常喜欢孩子周末去乡下老人家,正好聊到我心里去了,我很兴奋的敲定明天的日程,敲定孩子明天下午和她们一起去乡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超我”开始动摇“自我”,我觉得有些不善良了,可是又想到孩子今天只想和弟弟玩儿,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会是一个“出卖、背叛”孩子的意愿的妈妈,另一个声音又告诉我,这没什么。我好纠结,纠结的同时就邀请了同学妈妈一起来玩儿了。我好恨自己,又觉得自己不邀请她们,和明天下午的日程,自己又觉得自己不善良。所以就劝自己,等回头再跟孩子解释吧!也不是头一次了。看看,我自己,又在替孩子做主,想委屈孩子同意大人的合理安排。(写到这里,我知道自己有问题了)
再说说我与老公的沟通,我将原计划推翻,告诉他孩子同学家长的临时介入,所以就不用他继续按原计划走了,而是交由同学妈妈来接和吃饭,他表示出已经答应孩子去接了,他因为当时手头有活儿还有些不耐烦,我看出来,让他这边改变有些难度,尤其是他亮出了答应孩子去接的信息,让我纠结了,于是我就跟孩子同学妈妈沟通,还是让我老公负责去接然后带孩子们吃饭吧。,她就在家歇着不用费车脚再过来了。
我把这个决定发给孩子爸爸,寻思他那边既然有事,我就不要去打搅他了,直接发个短信就行了,有回避冲突的意思。过了挺长时间,老公来电,说自己刚刚把孩子东西送到上课的教室里,孩子正上课,所以也没有跟孩子说上话。这个动作做完以后他才看到的短信,以为不用他了,结果看到我的短信他又为难开了,还要把刚刚敲定的约会延时。我果断的跟他确定下来,他去办他的事情,孩子这边由同学妈妈负责接和吃饭,劝他不要委屈求全的做事,这样会给别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我又厚着脸皮给同学妈妈打了电话,又做了一次变更。(写到这里,我发觉自己的沟通有问题,什么都想考虑周到,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却不能照顾的那么全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池中的自以为是。)
如果我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凡事问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别着急别慌神,非要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做出调整,时刻警醒这个原则,把目标把住了,就不容易使自己失去立场,最终失去自我了。方法是,时常与自己对话,给自己提问题,模拟演练,大脑里的那个“自我”能够从这种自问自答中,立场明确,做事有度。
以上描述的细节较多,是为了更透彻的梳理自己,希望能经过梳理和剖析,彻底从这种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反复去思考自己,不想再去给自己扣什么帽子,只想鼓励自己,讲出来很好,讲出来,才能发现问题有解,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