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铁总量为4~5克,包括功能性铁和储存铁。
功能性铁就是身体内正在用的铁,包括血红蛋白(占铁总量60%~75%)、肌红蛋白(占铁总量3%~5%)和各种含铁酶类(占总量1%)中的铁。它们的功能不同,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运输氧气,肌红蛋白在肌肉中运输和储存氧气,各种酶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
除了这些正在用的铁,还有近25%的铁在肝、脾和骨髓中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储存铁大多数情况下在“仓库”中基本上不用,我们在此就只聊功能性铁的作用:
第一,功能性铁参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肌红蛋白(肌肉内)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输氧,供给全身各处使用。
所以,有了铁我们才能利用氧。有了氧,三大产能营养素才能燃烧产生能量,维持生命的基本运转。“没有氧则窒息,没有铁则缺氧。”
第二,功能性铁参与人体很多酶的组成,尤其是氧化呼吸酶类,而酶决定着化学反应的进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铁决定着人体的代谢速度。
第三,铁还影响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其实就是众所周知的DNA——细胞的遗传物质。若因为缺铁导致遗传物质合成不足,则肝脏的发育会减慢,肝细胞及其他细胞内的线粒体与微粒体发生异常,影响生长期孩子的身高发育,严重者会导致贫血。
第四,铁和免疫功能也息息相关。实验表明缺铁时,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降低,淋巴细胞的作用受损,在补充铁后免疫功能可以得到改善。所以,凡是贫血的人,感冒发烧会经常发生。
缺铁的临床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是贫血。
贫血的发生是隐伏的,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不易察觉。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不适,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还有一些特殊表现会被忽视: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等。
若是儿童缺铁则常发生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但目前其发生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患者常控制不住地拼命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经铁剂治疗后,症状可消失。
缺铁不易被察觉,但其实有很多身体特征会提醒我们,如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的患者脾脏轻度肿大。
那么,怎样补铁才能更好地吸收?怎样补充效率更高呢?
血红素铁的吸收率比较高。此种类型的铁既不受植酸等抑制因素的影响,也不受维生素C等促进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会建议贫血的患者首先选择补充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红细胞和红色的肌肉中,也就是各类血制品,比如鸭血、血豆腐,以及红肉和肝脏。
铁离子必须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结合才能被吸收,而蛋白质普遍存在于肉、蛋、奶等荤腥中,所以吃素的人很容易贫血。
许多人在吃菠菜时很纠结,一方面说菠菜里有草酸、植酸,影响钙的吸收;另一方面又说菠菜含铁多,要多吃补铁。实际上,菠菜中的铁不太容易被吸收利用,为什么?因为植物中的铁是非血红素铁,菠菜中的植酸、草酸、鞣酸等可与非血红素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而阻止铁的吸收,所以植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比较低。
人也是动物,从动物中获得的营养素对人类来讲吸收率和利用率都会比较高。我们经常提到的“024”是什么意思呢?0就是没有腿的鱼要多吃,2就是鸡鸭这样的禽类排第二位吃,最后才选择四条腿的猪、牛、羊,但是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做到将红肉和鱼肉的摄入比例调整为1∶1,对贫血的人来讲红肉甚至要更多些。
另外,影响补铁效果的因素还有:
药物、胃酸和维生素。碱性药物可使非血红素铁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铁,阻碍铁的吸收。比如一些人有反酸症状时常常服用碳酸氢钠或者抑酸药,升高胃酸的pH值,让胃里不那么酸的同时也阻碍了铁的吸收,这样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与铁同吃也会促进铁的吸收,它是铁吸收的助力剂。所以补铁的人还要看看自己平时吃水果了吗?B族维生素有没有补充?
希望大家能避开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多摄入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做到平衡膳食不缺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