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三体》—刘慈欣
50、《三体Ⅱ-黑暗森林》—刘慈欣
51、《三体Ⅲ》—刘慈欣
《三体》总共分为三部,包括《地球往事》、《黑暗森林》以及《死神永生》,在这三部中,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部,尤其是当罗辑阐述宇宙法则的那一段,刷新了我的三观,感觉自己要开始怀疑人生了。
但说到底,这种科幻文,对于我这种物理差到爆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书,还是天体物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这是一部现代神话。
我无法从科学的角度,换句话说我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这本巨作,但我想从文学角度,或者说是哲学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当人对现实社会失望透顶以至绝望之时,总冒出极端的想法,幻想着更为先进的外星文明来拯救地球,殊不知宇宙乌鸦一般黑,所谓高级的“三体文明”,最后看来,同样肮脏不堪。宇宙中还潜藏着无数这样的文明,躲在黑暗中,时刻警惕着周围其他文明的存在,一旦发现,消灭之。
作认为零道德的文明宇宙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我无法想象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无思想?亦或是高智慧,高标准?不懂。空旷的宇宙于我而言神秘又令人向往,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不是我能吃透的,若能心怀宇宙,细想之下,倒也不是难事,当然,比宇宙更吸引人的是未知的外星文明(究竟存不存在,待进一步考证),到底会给地球文明带来多大的冲撞,无法预测。
作者说《三体》并没有揭示宇宙文明的全部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图景,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们最近的恒星都有智慧的文明,那这个宇宙一定是十分拥挤的,可为什么它看起来如此空旷?
第二部中设想出的未来,很真实,那个时代的到来似乎真能映出那样的景。宇宙社会学想来会是一部高深莫测的学科,将宇宙比喻为“黑暗森林”,非常贴切,其中生存之道无非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强者生存的世界。不想也不愿意去思考其间的诸多可能,猜疑各样的结果,总之,排除异己才是他们的王道。像以前不知对方存在时那样和平共处多好?虽是诸多人的愿望,但真正放手如此去做,却又使不得,这种无奈,无法穿透人心,无法穿透永恒。这就好比古代帝王周围的小国,将其压制于自己的权威之下,时不时发出警告,最后还是觉得收复统一了觉得安全,毕竟这个世上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
《三体》对历史的反思,《三体Ⅱ-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Ⅲ》发展为对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的建构。作者能够在遭受后现代文化洗礼下,创作出这般建立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的科幻大作,虽然他只是在创作神话,但这种神话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境界,涉及到的时间本质以及创世秘密,是幻想不可而与的。
如果末日真的到来,连宇宙都到终极了,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不,连尘埃都算不上,那时候的生死早已不是个人看重的事了,作为普通人,那种无谓的挣扎,争夺,背叛,厮杀,看起来多么的愚蠢至极。生命总有尽头,早晚而已。就如曾经有人问我,当你举着机关枪,你的亲朋好友都已变成丧尸向你冲过来时,你会怎么做?很简单,不去做无谓的挣扎,任他们的撕咬,然后与他们变成一样,一个人的苟活还有何希望,何意义?
当程心被选为执剑人时,结果与我料想的一样,从一开始的埋怨痛骂到理解,直至最后的崇敬。那种大爱精神,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如果连那部分都丧失了的话,这一切的一切,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宇宙的始,宇宙的终,在它的面前,人类渺小几乎不存在,写到这,不禁想抬头重新审视夜空,无奈,只看到雾茫茫的黑夜,城市的光遮住了浩瀚的银河系与数不清的星星......
52、《査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
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情缘。
我很羡慕海莲.汉芙,她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在这个世上,想要找到一个知己,一个懂自己的人,那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像査令十字街84号的这家书店,简直是爱书人的天堂,里面所呈现的层层叠叠的空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它举手投足之间留下的气息都让人迷恋,沉醉其中。这些书信不单单只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精神上的交流,灵魂上的碰撞,大家谦虚的背后是无比的热忱。酒逢知己千杯少,用到这里就是“书逢知己千封少”,这一封封书信串联起来的友谊桥,牢不可破。
尽管最后海莲.汉芙到达时,这里只变成了一个“地点”了,弗兰克早已不在,但这仍是她心底最柔软,最期待,最怀念的部分......
与我而言,同海莲一样,比起新书,更爱旧书。每每翻阅旧书时,总让我有一种与千万人同读的感觉,想着有那么多人已看过这本书,已思索过这本书,就觉得欣慰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