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4月23日,世界阅读日。
学校也发出了倡议:中午1点到2点10分为全校静心阅读时间。有这样的安排,我很高兴。除了我不用去想午间阅读的安排外,还因为那1个小时整个校园是安静的,我很喜欢。
现在的我,无比喜欢安静的校园。或许是前段时间,校园太闹腾了吧,也因为活动开展得有些多了吧。虽然,我也认可在活动中育人的理念,但如果大家把活动当做任务去完成,没有将活动当成一门课程,也就失去了课程育人的价值。
所以,午间阅读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安静阅读。虽有几个孩子,对书籍实在无感,但大家都在安静阅读的时候,也自然习得一份静气。
当然,我知道这一天,大小的媒体公众号一定会发布关于读书的视频或文字介绍,如果不发,好像就默认为不重视读书。
晨起,看到何刚老师发的朋友圈: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
为什么会有这个读书日?也许是提醒人类不要忘了读书吧!节日往往属于弱势群体。
读书应该像呼吸一般自然,为什么还要形式大于内容地做许多光鲜的活动?今天,从媒体看到,每个单位都齐鼓宣天地庆祝。
但是读书属于寂寞与孤独,否则难以走进去。
现在的我们许多活动都录求闹热,一直持续五六天,就草草收尾。
专业阅读,就是专业对话,专业对话便需要我们坐下来,捧着祂,与他们的精神、思想交流。这需要安静。
对他的表达,我深表赞同。如果每天孩子们都有静心阅读的时候,这一个小时,只与书打交道,只去触摸文字,让心随着文字而游走,那是最充盈的时光。
也因为阅读这件事,并不被重视,所以才会有这么一个节日摆在面前,呼吁大家爱阅读。
曾有两次,我在做讲座的时候,对老师们说:“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较弱,数学成绩都不会太好。”我看到台下有一些老师频频点头,说明这个观点大家比较认同。
有时候,我们离一件事的距离就是一本书的距离。如果时间久了,就变成几本书的距离。再过一段时间,就变成了书海的距离。当然,读书须得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如果光读,不用它,不去实践,那还是等于没有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帮助自己得到修炼,除此之外,就是打发时间。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老师读不读书,从眼神就能看出来》。这样写似乎有些绝对,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在老师层面推动读书,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一位老师喜欢阅读时,这位老师就带了一份静气,带了一份儒雅。
昨天看到众多关于读书的文章和视频,果然在今天就销声匿迹了。就像有人批判“书香校园”的说法不妥一样,校园本来就应该是书声朗朗,结果现在校园有了书声,反而还要来宣传一番,是不是有悖于这个读书地方的称谓呢?
希望每天都是阅读节,那样才是真正的“让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然”,否则就成了热闹,成了作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