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骗子!呜呜呜......”平时特别讲究仪态,声音娇嫩的阿英,完全不顾形象地哭诉:“你说照顾我一辈子的,我还活着,你怎么就走了呢!!你这个骗子!大骗子!!”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张文,一动不动,面色安详,旁边的心电图显示已经是一条直线。可是见惯生死离别的医生和护士还是发现:他的手一直紧紧握着阿英的手。
当年年少的张文,刚刚初中毕业,就响应祖国的号召,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建设新中国的建设中。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处都缺人,到处都要人们去建设。年轻、好学、好强、又有知识的张文,很快就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着他们的青年突击队在南京各个工地上奔走。
当主席提出:“选派一批优秀的工人到大学去学习,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人才”时,张文凭借自己优异表现,成为他所在一千多人的公司分2个名额中的一个。
在为他们这些人举办的速成高中中,张文刻苦学习,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大学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阿英。
进入南京大学后,多年党龄、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张文被老师任命为他所在系的级长,并很快被选为本专业的学生的党支部书记。因此,他与本系的各个班级的班长、团委书记都需要经常进行工作联系。
在南大,党员、工人、成熟还英俊潇洒的张文,很快吸引了一群人在身边,可是除了必要的接触,他总是将异性拒之千里之外,除了那个跑步略显笨拙的甜姐儿。
那时候,每天一大早,他们那群年轻人,就会以班级为单位,用跑步到紫金山天文台,开启一天的学习。
骨架较大、运动废材的阿英,在这些年龄比她小6、7岁的小姑娘里,显得格外显眼。可是即使落后不少,可是她也没有一次没完成跑步行程。加上工作中的接触,张文开始被这个甜姐儿吸引。
看过《柳堡的故事》的人都不会忘记片中的女主角——二妹子,阿英长得就像二妹子。
出生在苏州市区的阿英兄弟姐妹6个,她是最小的那一个。虽然母亲早逝,但是无论是老父亲,还是哥哥姐姐都用自己最大能力宠着她,家里很多家务都不用她做。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大众开办识字夜校,已经十多岁的阿英才开始学习。至此,她就爱上了学习。
识字班结束,她就跟着周围的小萝卜头一起上小学,当周围与她一样年龄的人开始结婚生子的时候,她在上中学。
当左邻右舍甚至亲哥哥,都开始给她介绍结婚对象的时候,阿英在老父亲的支持下,依然坚持读书。高中毕业,她高考填报的志愿只有一个学校——南京大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达成愿望。
在南大,因为学习成绩、多年的中学团支书经历,阿英被选为班长和班团支部书记。
因为班级的工作,张文和阿英接触的越来越多,两人 都被对方深深吸引。一直关注着学生里大龄青年的教授,将他们之间的互动都看在眼里,终于在他们大四那年(他们读的专业是5年制),由老师挑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大学毕业前夕,两人的关系通过了双方家长的认可。这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阿英因为优异的成绩,被天津的一家单位点名要去;可是张文学的是关于核的专业,这在当时的我国是保密的,而且工作的地方不少都是偏远封闭的地方,他们两人的将来,将何去何从?
为了张文,也为了张文心中的那个梦想,阿英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背着背包,跟着张文到了写信地址只是一个邮箱的粤北山区的小村庄。
当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阿英,看着地无三尺平,墙是干打垒,屋顶是油毛毡的低矮房子,晚上,在被窝里,阿英哭了。想到了条件艰苦,但是没想到是这么艰苦。
早上,看到眼睛浮肿的阿英,张文避开人群,轻轻抱着阿英坚定地说:“我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从此之后,家里除了洗衣服,家务活张文全包了。洗衣服是因为阿英要求高,试了几次,张文都达不到她的要求才作罢。
为了阿英,以前从未做过饭菜的张文,学会了杀鸡、杀鱼;学会了包饺子、包云吞;学会了煲汤做菜。
为了让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能不用一直吃部队饭堂,张文在两个孩子都只有6、7岁的时候,就教会孩子做菜煲汤。并一直坚定不移地在家中确定:“妈妈才是家里的老大。”
张文退休10年后,儿女也都在外地工作,一次单位组织一定级别的老干部到下属单位参观学习,需要去一个星期,张文和儿女最担心的就是:“出去这么多天,阿英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虽然阿英拍着胸脯一再让张文放心,说:她会自己煮面条,可是张文还是安排女儿:在他出门的第二天就回来,陪伴和煮饭给阿英吃,直到他参观学习结束。
张文83岁的时候,检查出膀胱癌,为了当年的承诺,张文不顾高龄,坚持完成放化疗。可是天不遂人愿,今天,他还是走了,虽然他已经安排好了阿英的今后生活,可是还是有太多太多的遗憾。
临终紧紧抓着阿英的手,最终还是松开了。
那时候,车马很慢,许一生,就是一辈子。
军装那年,两人均已近40岁。
作者:飞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