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美好之意。徽州之名,自然少不了青山绿水与那悠久独特的文化底蕴。黄山、白岳、新安……在蓝天白云之下,绽放着独特而夺目的魅力。
连绵起伏的青山中,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时隐时现,仿佛是为那山系添上几笔中国墨宝独有的素笔勾勒,“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薄薄的云雾笼罩着山间草木,缥缈而朦胧、神秘而淡雅,好一幅山水墨图!
要说徽州的古建筑,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西递宏村和屯溪老街。名闻遐迩的西递宏村,与其说是一个聚集的居民村落,不如说是一副水墨洇染的中国画,潺潺流水贯穿着整个村落,穿梭于狭窄并交错纵横的街巷,映入眼帘的尽是粉壁、黛瓦、马头墙和那幽深的高宅与深井。湖岸杨柳依依,一棵饱经沧桑早已腐朽的古老残木横侧在湖面上,村落周围青山环绕,这具有古老而独特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无不散发着徽文化浓郁而深厚的魅力。相比之下,屯溪老街少了民居给人的厚重。但是,缤纷多彩的商铺添上淡雅古朴的色彩、悠长的石板街和鳞次栉比的马头屋檐无不散发着轻松、悠闲的生活气息,仿佛与古人同行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然而,这绿瓦红砖的背后却深藏着徽州人民的辛酸与苦楚。青山环绕,为徽州提供天然屏障躲避战乱的同时也扼住了徽州百姓生存发展的咽喉。山地开发困难,酸性土壤收成不佳,徽州人民只得外出经商。徽州商人凿石开路,羊肠小道、肩挑背扛,把货物运出山外,他们在重山峻岭中、在艰难险阻中走出一条条通往各地的商贸走廊,走出了属于徽商的百年之路。
徽州人虽以经商闻名,但却“贾而好儒”。徽商的崛起不仅涵养了一方水土,同时,以新安理学、新安医学、 新安朴学、新安画派为代表的徽文化亦随着徽商的经营活动而流传于世。徽州人将“士农工商”中的“士”与“商”巧妙相连,尤其自南宋理学在此兴盛之后,崇儒重学的风气日益炽烈,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亦作为徽商行事的基本准则。看一看那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你就会明白徽州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在这座小城里,竟产生了十九位状元,“其民雅驯,其俗简易,游宦东南者皆以徽为乐土,尤在于休宁。”这还得归功于徽商。修桥、铺路、立宗祠、兴学堂是衣锦还乡的徽州人必做之事。经商获得的资本大多用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为子孙们提供读书的机会,也因此造就了徽商的鼎盛与徽州教育的先进。
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对徽州人来说,不得不别离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生存。而对于徽州女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呢!那饱经风霜的歙县棠越牌坊便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历史。鲍氏家族延续着“忠、孝、节、义”的理念祖训,在明清两朝亦官亦商,既建立了徽商的丰碑,那几座贞节牌坊更是向世人展现了俭朴勤劳、坚毅顽强的徽州女人形象,她们奉献了青春和自由,用自己坚毅而清苦的一生参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她们的存在,是一部史诗,一部象征着坚毅、奉献、仁孝的不朽史诗,深深雕刻在那久经风雨依旧屹立的石碑之上。古老的宗祠弥漫着徽文化丰富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散发的是尊儒重教、尊老爱幼、敬宗睦祖、重礼尚文的徽州地域文化理念。
徽州,水墨一般的世界,它用它朴素却独特的特点展现徽风浓郁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在中国文化舞台上独树一帜。
如今,徽州的名字虽已消逝,但那青山绿水间留存的古老建筑依旧在履行着传承徽文化的使命,那些历史将会永远铭记这一片土地,只愿一生痴绝处,‘有梦’到徽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