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至2019年5月12日,有幸参加了我区教育局2019年首届班主任工作论坛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名师的指导加上丰富的教育实例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培训第一天由进修学校罗鹤校长发言,他说:“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资格证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爱生如爱子,更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不甘于平庸,做一个会学习的教师。”是啊,先学会爱,然后才能被爱;先有丰富的思想学识,才能结出累累硕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的李小军老师为我们深入解析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路上——一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与思考》。
李小军老师首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学习的定位与思辨”,确实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的定位近乎于边缘化,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也没有专业化的培训,也没有确切具体的学段分级层次。这导致许多班主任在接手班级的时候往往是狼狈不堪,只能是靠摸索而来的经验管理班集体,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想我们总是会用一双近似恶毒的双眸盯着教室里的学生,尤其是在晚自习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管理班级的准则无外乎四真经——吼,守,骂,罚(管理靠吼与骂,治班靠守与罚,)。故而李小军老师用一个事例来阐述这种管理班级的弊端——两位班主任管理班级不同,一位每个晚自习都要坐在教室,一位每个晚自习坐在办公室宽心喝茶,试问十年后,哪个班主任会更加幸福?当然是喝茶的那个,因为坐在教室的那位一出教室班级就乱糟糟的了。那么我们呢?十年后我们的管理方式是一如当初的死抓不放,还是宽心喝茶?班级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存在,而不是一直监狱式的蹲守。
李小军老师提出:班主任的管理应该是有血肉的,班级文化是它的灵魂。班级文化需要有一个核心层的文化内容,是班级所有成员的文化,是要面向每个个体,要让个体的精神风貌在班级文化的影响下有持续性的明显好转。是呀,我们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从内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靠责罚压制问题,而更应该的是让学生明白,而后改过。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动都要指向一个核心——班级文化。不论是口头上,身体上,计划上,还是制度上,都要让班级文化有所表现,有所突出,因为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内在表现,是一个集体的整体风貌。
李小军老师还指出了家文化,人际关系等情感因素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他提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班主任,自己就成为那样的班主任。我们要做一名有良知的班主任。”这样一个观点,这与他的管理方式——人治,法治,文治相统一,不谋而合。同时也体现出李小军的爱子之心是多么的赤诚与火热。做一名学生爱的老师,跟家长处理好关系是关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你的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加顺畅,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处理人际关系
培训是短暂的,但是这次培训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持续不断的。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个生命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此,方不负与我的生命相遇的每一个孩子。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紧扣渗透式教材,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不断学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我们需要提升的,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享受教育,享受幸福生活,给自己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