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故事里的历史
《精读三国》之15魏延之死不冤

《精读三国》之15魏延之死不冤

作者: 人世难逢开口笑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3:09 被阅读4次

魏延在将才本就不多的蜀国,算得上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尤其是在刘备死后的蜀国,除赵云外,几乎不做第二人选。而魏延本身也的确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其重要性可以和关羽、张飞相提并论,但是魏延之死无疑是一个悲剧,有人说他是冤死的,有的说是他一生被诸葛亮压制无法翻身。

说诸葛亮压制魏延,有些言过其实。从《三国志,魏延传》来看,诸葛亮似乎没有过多压制魏延的意思。建兴元年,魏延被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建兴已经是刘禅登基后的年号,诸葛亮已经掌握生杀大权,刘禅诸事,必先知会诸葛但魏延依然得到重用。  不是别人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的原因,魏延之死恐怕有诸多自身因素在里面。从古至今,不是说你有能力就一定能做好事,并能够获得和能力相应的位置。你能否坐到那一个位置,是诸多因素平衡的结果,这是职场的潜在规矩,你除了适应外,别无他法。你既然无法改变社会,那么你就改变你自己去适应社会。 陈寿对魏延的评价是:“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平日诸将素不同”、“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魏延对士兵挺好,自己也勇猛过人,但是自视甚高,有傲气,一般的人都避而远之,与其他的人都搞不好关系,最后说魏延招杀身之祸,是咎由自取,可见陈寿对魏延评价也是毁誉各半。  魏延自视甚高,甚至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这是魏延的一大失误。《三国志》中说“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下属怀疑上司的能力,而且无法释怀,那么毫无疑问在自己言行中会有所反应,诸葛亮自然不会偏爱魏延。  对于诸葛亮而言,人员安排上存在诸多的矛盾,刘备的队伍里有三部分人:一是刘关张旧部,一是益州旧部,三是荆州及后来归附之人。三部中诸葛亮最得心应手的应该是后来归附的。刘备不说,关羽心高气傲,又仗着皇亲国戚难以驾驭,益州旧部需要时间磨合,像李严,那都是要使性子的人,所以后来归附的诸葛亮才能用起来合手,比如说赵云,和诸葛亮的配合就十分和谐。

其实魏延本来与诸葛亮的关系应该很好,两人在一起相处时间很长,但是魏延自视甚高,喜冒险个性却与诸葛谨慎的态度恰恰相反。而这一点,魏延作为下属,理应是清楚的,但是魏延却没有收敛,相反自以为是,与许多人都不和睦,包括后来的杨仪。杨仪此人颇有能力的,这一点深得刘备和诸葛亮认可,尽管这个人心胸不广。但是职场的规矩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你和小人闹矛盾,就容易被记恨,什么时候给你一下,你也受不了,果然最终酿成恶果。

 魏延失误之二是在诸葛亮死后,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所作所为有大出格之处。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蜀国军队灵魂所在,诸葛亮一死,军心必散,已无胜算,诸葛亮做出撤退的安排,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魏延却自视甚高,大有去了诸葛亮,就应该听我魏延的。“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这既不是他这个职位应该说的话,也不是一个有见识的大将应有的态度。这分明是诸葛亮死了,以后就要听我的,活着我还敬他三分,死后还要安排,怎么可能,这已经是近乎反叛的语言了。  结果知道大军在没有听他的依然退却之后,魏延更加出格,他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擅动军队,不服调遣,已经有谋反之嫌),反而想以军队逼宫,真是大错特错。加上平时人缘关系不好,魏延的命运已经无法更改。当魏延和杨仪的行为奏报到朝廷后,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琬、允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而此时魏延依然我行我素,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军队知道错在魏延,都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由此可见魏延不得人心至极,魏延想取代或撼动诸葛亮的地位,大不智也。

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由此可见,魏延之死并不是太冤。   魏延之死,死于其个性,上不见容于领导,下不受下属爱戴,同事之间也互不见容,这正是职场大忌。且魏延不知自省,而将过委过于上司或他人,是缺乏心胸也。而又常常怨生不逢时,志不能展,是锋芒露也。故思魏延之死,实不冤也!

1�

相关文章

  • 《精读三国》之15魏延之死不冤

    魏延在将才本就不多的蜀国,算得上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尤其是在刘备死后的蜀国,除赵云外,几乎不做第二人选。而魏延本...

  • 魏延造反比窦娥冤还冤

    魏延造反比窦娥冤还冤 三国演义最后把刘备早起看重的人才魏延写成了叛徒,那么魏延真的是叛徒吗? 不是,那只不过是...

  • 投靠曹魏,是魏延活命的唯一出路

    读三国,感到整部《三国演义》里面最冤的就是蜀国的大将魏延。在蜀汉政权里算是屡立战功,多次辅助诸葛亮北伐;论战力,在...

  • 你知道什么事后天反骨吗?

    脑后生有反骨,说到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话说魏延刚投奔刘备时,诸葛亮本要杀之,刘备问原因,诸葛亮说此人脑后生有反...

  • 魏延啊魏延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和《三国志》中的魏延是不一样的,甚至你心中的魏延和他心中的魏延也是不一样的。魏延是受到...

  • 国贸161 15 俞燕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和《三国志》中的魏延是不一样的,甚至你心中的魏延和他心中的魏延也是不一样的。魏延是受到...

  • 诸葛亮到底怎么看出魏延后脑有反骨

    诸葛亮到底怎么看出魏延后脑有反骨 魏延是比较冤的一员大将,魏延勇略过人,他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可以称之为善战无敌。...

  • 三国演义:三国的冤案,你知道几个?魏延之死不是最冤

    简书 王俊杰猛 三国演义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古典名著,大家津津乐道三国顶尖武将与谋士,今天,另辟蹊径,我排排三国的冤案...

  • 《精读三国》之荆州

    刘备见了诸葛亮为自己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于是在一段时间里事业有了很大的起色,就算是逃跑,也开始找到了方向,至少知道自...

  • 《精读三国》之务虚

    孙权和刘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孙权务实,刘备务虚,而且务虚到极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三国》之15魏延之死不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fjkqtx.html